贴心体察,及时发现孩子情绪异常的征兆。
诗人菲利普.拉金曾说:“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害了你。”
身为父母,你无须完美,但必须读懂孩子。你无须事无巨细,但必须及时发现情绪的异常。贴心体察孩子的喜怒哀乐,分享孩子的快乐、高兴,化解孩子的不安、伤心,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
巧妙提问,让孩子自愿道出他的小心思。
不管孩子多大年龄,都希望父母理解和尊重自己。所以说,做父母的应该记住:你的提问不是审问,更不是逼问。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才能建立完美的亲子关系。
倾听安抚,给孩子释放委屈的安全环境。
西方有这样的一句话:上帝赐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目的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
倾听和安抚孩子情绪后,父母还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方式来释放情绪,用恰当方式解决问题。情绪得到释放,问题得到解决,孩子才能重新快乐起来,不再被父母情绪困扰。说到底,有效的倾听,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爱、信任和安全感,可以让孩子的生命更加鲜活而滋润。爱孩子,那就请做懂得倾听和安抚孩子情绪的父母吧!
引导转化,替孩子的愤怒找个合理宣泄口。
父母应该明白: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孩子被冒犯、被误解、对某事不满,心生愤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孩子因愤怒而发脾气时,父母要允许他发泄情绪,找到孩子愤怒的原因,并且替孩子找到合理的宣泄口。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巧妙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做一些愉快的事情,比如玩玩具、看电视、外出游玩。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父母要让孩子冷静下来,通过跑步、大声喊或唱歌等方式来把怒气宣泄出来。只有把愤怒发泄出来,孩子才不会成为有话不说、压抑情绪的人。
当然,允许孩子发泄愤怒,并不是说纵容孩子乱发脾气。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我情绪,保持积极情绪,做个自律自控的好孩子。
安慰保护,带孩子走出不安和无助。
身为父母的你应该体谅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述说委屈时,给他一个拥抱,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要和孩子沟通,弄明白他被欺负的原因。若对方的行为是恶意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和对方交涉,让他学会勇敢制止对方的行为。若对方的行为是恶意的且时常欺负孩子,父母就需要主动站出来,与学校和对方父母交涉。不管前者还是后者,父母都应该告诉孩子:你一定要勇敢和自信,我一直都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劝导感染,化解孩子的报复情绪。
若是父母发现孩子报复心强,时常因为一点小事便产生报复情绪,就需要多注意观察和引导了。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血腥、暴力的电视和漫画;平时要与孩子多交流,多关爱孩子,带孩子旅行、运动,让孩子在心情愉悦中忘却负面的情绪。
默默拥抱,抚平孩子心中的忧伤。
当孩子生病时,给他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关心,孩子便不再害怕和难过。
当孩子犯错时,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孩子就更愿意改错。
当孩子失败时,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别难过、别灰心,孩子就会很快充满信心。
当孩子伤心难过时,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你支持他、理解他,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平复。
当孩子遇到不公时,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你会一直保护他,孩子便不再惧怕,从而有了更多安全感。
多给孩子带有爱意的拥抱,同时温柔地亲吻他、爱抚他。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可以亲密地拥抱,然后亲吻他、爱抚他,让他感到爱和力量。孩子大一些时,会容易害羞,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他简单的拥抱,然后轻轻拍他的肩膀。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用肢体语言传递的爱,便会把压力、消极情绪放掉,然后对自己有信心,轻装上阵。
共读《父母的语言》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