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孩子写作业的状态好了很多,昨天抄写生字,真的是一笔一划慢慢地写完,我特意看了一下时间,十几个生字,花了一个小时,而且我们协商好,明天开始提前一个小时写作业。
今天约定的时间到了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作业清单,看到了语文作业:“背书”和“默写”,孩子一听背课文,情绪立马低沉了下来,“妈妈,我背不了,太长了”,最近自认为陪伴的时间很充足,我和孩子建立了高品质地连接,我开启了自动回复模式。
“我们可以分段来啊”。
孩子:“太多了,我背不了”。
“那你想怎么样?”
孩子:“我不背,我就读”
“你不背,那就读二十遍。”
孩子:“二十遍太多了,我就读几遍”
“那你告诉我,你们班上谁能读几遍就能背,书都是花时间背出来的。”那些说服孩子的道理就如开闸的洪水,滔滔不绝。
孩子:“我再也不写作业了,我不读书了。”
听了孩子的这句话,把我从惊醒了,我们又在重复过往的旧模式,我有了情绪,并且开始动用父母的权威来强制孩子学习。然后我意识到我们之间的连接断了,我的语言已被孩子解码为批评和指责,而且还带着很强的威胁和强迫。我立马给自己踩了刹车,爱孩子首先是无条件的接纳,我转换频道,试图和孩子重新连接,我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看《米小圈上学记》去了。
一个小时过后,他拿出书来让我给他读,这是一个机会,我读完后讨论了书中的内容,小心翼翼地提醒再不做作业,时间来不及了。孩子说:“我已经说过了,我再也不做作业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期间我陪他看了半个小时的动画片,电视看完后,我看到他情绪缓和了,我放空自己,开始全身心地去倾听他。
“你不想上学了,那以后你做什么呢?”
孩子:“我不要活了,我把自己饿死算了。”
听到孩子的话,我知道孩子特别难受,不单单是因为作业,所以我想再继续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想法,我问他:
“‘作业太难了,你不想活了?’‘你不想活了,不想做作业了?’还是‘你太难受了,不想活了?’”
孩子一听到这话,眼泪立马掉了下来,红着眼睛说:“是最后那个。”
听到孩子说难受,我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刚刚我生气了引发他过往的情绪,让他觉得很难受。
“你难受是因为妈妈今天生气了?”
孩子:“你和爸爸对我都不好。”
“妈妈动不动就生气,爸爸有时打你,让你觉得特别难受,你在家里待着难受。”
孩子:“是的。”
“爸爸妈妈都特别爱你,希望你来我们家感受到我们的爱,而你现在感觉很难受,没有体会到我们的爱,我感到很遗憾,但是妈妈需要你知道,妈妈生气是妈妈的事情,妈妈因为自己当年学习有遗憾,对你的学习特别在乎,这是妈妈需要处理的事情,跟你无关。下一次妈妈生气了,请你提醒妈妈,告诉妈妈不可以对你生气,有话好好说。”
孩子:“还有妹妹,她很讨厌。”
“你特别难受,是因为妹妹老是无理取闹,妹妹现在四岁,四岁的孩子有时有点自以为是,你回想一下你当年四岁的时候,是不是有时也有些不可理喻。”
我抱着孩子,我们一起继续聊了很久,直到他停止了哭泣。然后我们开始去写作业,我提议我们先写数学,难的放后面。但是孩子说要先写语文,因为语文作业提交的时间早一些,他担心来不及。
今天写作业这个前半段的场景,我真的是太熟悉了,在我的生活中不断地循环反复。我曾看不惯养育者的地方,成年后自己又掉入了这种模式。一次次地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做人的乐趣,我太想让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了。
我需要放下,放下再放下,我能给予孩子的爱,而爱,首先是无条件的接纳,我要相信孩子。在生活的每个当下,带着觉知去生活,让自己从旧有的模式中跳出来,我知道我觉得难受是因为我的内在伤痛,生活中那些未曾自我实现的部分需要我自己去承担,而不是企图动用父母的权威去控制孩子,让孩子替我们去实现,这是我需要自我疗愈的部分。
爱,首先是无条件的接纳。我需要滋润我自己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要,关心关爱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爱意的榜样,耐心、信任、支持性的帮助是孩子需要的,我太过主动的帮助,其实是让孩子失去自主权,暗示着孩子你不行,你必须得求助于我,所以要信任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走着走着就成了平行的状态,希望我们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地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