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多云
在总结原因之前,我先来讲一下我的公考历程。
2016年3月,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考的江苏省考。当时从未接触过公务员考试,连题型、题量都不懂,报着纯属去见世面的态度考试,成绩还不错,过了当地分数线考了105分儿,比我那个复习了好久考国考的同学考的还高些,比较满意。
4月,考了本省的省考(本人所在甘肃省),吊儿郎当的复习一个月,考了120分,按照当年,这个成绩可以进省内大多数单位,家人很满意。
11月,2017年国考,当然,这个国考肯定也是没复习去考的,107分,不提。
2017年4月,省考109分,同样可以进绝大多数单位,但我报考的单位无缘。
12月,2018年国考,认真备考两个月,结果考试当天严重感冒,最后119.5分。
2018年1月,新疆兵团公务员考试,150+,未进面。
此外,我还参加了
2016年5月,江西省(我读书的地方)的教师国编考试,顺利入围,面试被刷。
7月考了本省三支一扶,裸考66+。
2017年6月份,南昌事业单位,笔试第二进面,与第一相差不到0.5分,资格复审放弃。
7月本省特岗,135分未能进面。
7月份兰州事业单位,成绩忘记了,但综合成绩差的较远,就不多说。
9月,陕西铜川事业单位考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综合成绩0.01分被刷。
12月,甘肃省国税事业单位考试,251.+,差0.1分未能进面。
其中,2016年是读书,工作顺便考试,2017年,全职备考。
两年期间,考试14次考试,离上岸最近的时候差0.01分,所以那些考了四五次就说考的多的人,在我这,只能说,你们都是渣!这当中的辛酸历程,想来每个考公的人都懂。所以,我要说的是,为什么考了这么多次,我还是没能上岸。
一 岗位报考
考过公务员的人都知道,岗位的选择,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是否能成功上岸。我这么多次没能上岸,来,先给你们说说我报考的岗位:南京浦口监狱、兰州民盟办公室、某地国税局、某县财政局、咸阳国税、兵团舆情中心。
不说地域,光说岗位,每一个拉出来都是一个热门岗位,基本上考生比例没有低于100的,当然,还有更高的我就记不清了。
再加上地域,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你是公考萌新,请记得斟酌好岗位,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能眼高手低,否则,公考大神分分钟虐的你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 自身专业
公考的专业有多重要,这个各大机构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我还是想八一八。毕竟我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专业考公简直不要太 对口。但是,就因为如此,竞争也是相当大。看过以往上岸的成绩,我这专业及专业大类的人,分数不是本省最高,也在前十。
所以同专业的同学,自求多福!
同理,还有工管、经管类、中文类的同学,这些专业岗位,也都是高分多发区。三不限,那就更不用说。
法学、会计等专业同学要高兴一波,毕竟可选择的岗位多呀,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警惕。因为,你们这些专业的分儿也不低。
还有一些专业,比如生物工程、考古等工科或者冷门专业,遇到了就自个偷着乐吧,可能于千万人中就只有你恰好是那个专业,如果当地没人报考或者人比较少,那么这个岗位简直就是你的囊中之物。遇不到,那就哭吧,或者另谋高就。
所以,报考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目标岗位,这样,才能在备考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三 个人状态
我说的个人状态分为工作状态、情感状态、健康状态及心态。
如果是在职考试,那么很多人的工作都比较忙,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是关键。不然,就会像我16年后半年一样,忙于工作,而疏于复习,最终只是陪跑一回。
情感状态,当然是恋爱或者婚姻状况及家庭成员的状况了。17年特岗没考上,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不可控的谈了一段感情,当然,这段感情最终夭折,但的确很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如果你在备考期间没有一段稳定的感情,那么建议不要开始,当然如果是相约一起考试,并且都很自律,这话当我没说。
婚姻问题,未婚的我就不能多说什么,但同理,如果爱人或者孩子不能成为后盾,基本上也很难上岸。
还有就是与家庭的关系了。17年前半年我在家备考,在家备考的好处是后勤方面不用管,但缺点就是,离不开舒适区、容易懒惰,同时因为我的母亲脾气比较火爆,所以经常的争吵和唉声叹气的施压,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所以,如果在学校的同学可以考虑在学校复习,在职或者全职的,也建议去图书馆或者远离舒适区的地方备考。这样,心静,效率较高,成功几率也高。
重要的一点,自身的健康状况。18年国考本来非常有希望上岸,结果一场感冒让人生都绝望了。后来听说,那天感冒的人还挺多,心里又安慰一点,我不是一个人。所以,要考试的同学,不管你平时喜不喜欢锻炼,请在备考期间坚持锻炼,一方面增加个人抵抗力,另一方面,出汗缓解备考压力,同时还能增加脑供血,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有认床习惯的同学,考试前一天需要住宾馆的话,请自带枕巾或者床单,有自己的气味会减轻认床状况(别问我为什么,资深认床人士的良方)。不然一夜不睡的去考试,相信我,你比感冒还崩溃。
这一点,再强调一遍:非常重要!!!
四 备考策略
说实话,刚毕业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位的职业方向是老师,踏上公考这条路,纯属是被朋友带到坑。
这样的结果就是目标感不强烈,以至于复习的时候动力不足,并且复习的方法上也过于随意,没有计划性。这就导致复习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尤其是16年和17年前半年,基本上是为了复习而复习。
17年后半年,因为感到自己确实需要并且一定要考上,所以,复习的时候效率提升了很多。到后期,言语基本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判断在百分之八十五,常识百分之八十,我数学类较差,所以资料在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之间,数量就是放弃的部分。
所以,我要说的是,备考过程中,明确的目标感非常重要。
其次就是详密的计划性,这在备考过程中决定着你的复习效率。每天不要贪多,前期准备基础知识,这个阶段可以选择看书,也可以选择报班。我是报了网课,某果和某笔的课程都有学习,各有所长,可以试听然后选择自己适应的就好。
这个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知识点需要反复消化,但我就比较毛躁,有些时候会偷懒,就不愿意动脑子。
对了,公考不公布正确答案,所以各大机构的答案都只当做参考就好,不用太当真。就跟我18年国考结束在某APP上估分,估了50+,当场就崩溃了。结果成绩出来64.9,还不算太差。
第二阶段就是模块练习,这时候要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去解题,一定要找到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这样才算是题目真正的消化了。
第三阶段就是套题练习,主要练习做题速度。一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去完成题目。如果跟我一样没有涂答题卡的习惯,那一定要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完一套题,大概用110分钟左右,再多了,情况就不太妙了。
至于申论,不好意思,学了这么久,还是个公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跟排列组合一样,还是没学会,不然我早都上岸了不是?所以,申论不要忽略,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偷懒不写,也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去背答案。谁知道那些所谓的高分答案是不是我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呢?如果非要提高,推荐《之江新语》、《半月谈》等书籍,热点事件和新闻可以多了解一些。
对了,为了防止自己被周围的声音打扰,可以选择闭关。为了防止自己突然被备考压力击垮,请随时自备鸡汤或者毒药。
公考这条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条不归路,因为,每一次,你离它就那么近,可是它又那么远。它就在那里,向你招手,可你却总也抓不住,然而,越是这样就越想要抓住。
这条路,想退一步,不甘心,想进一步,很扎心。
但不管它如何虐你,只要还不想放弃,那就在心里默念:我选的!我选的!我活该!
最后再说一点,公考不是唯一出路,请各位不要活成我,被公考折磨的颓丧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