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之风(董树芳)
窗外的礼炮声此起彼伏,五彩缤纷的烟花时不时地划过元宵节的夜,也许是年龄的缘故吧?总觉得现在的节日少了点什么,不由得让我想起儿时元宵节的那些灯碗儿。
我的老家在莱阳的一个小山村,童年时候的节日那可是名符其实的节日,春节的鞭炮声还没飘远,孩子的心又开始憧憬正月十五元宵节。
那时的农村虽然没有花灯的绚烂,也没有人山人海的热闹,但质朴的庄稼人却固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份儿执着和虔诚。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元宵节的灯碗儿。
妈妈年轻的时候就是村里出了名的巧媳妇,每年的元宵节,我家的灯碗儿总是让全村男女老少惊叹不已!
灯碗儿是用上好的豆面做的,那金黄色的面团在妈妈的手里揉揉捏捏,一眨眼就变成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最开心的是帮着妈妈插灯芯,先用棉花搓成一条条细绳,裁成一段段缠在竹签上,妈妈做一个灯碗儿,我就插上一根灯芯,那份儿至诚的心情就是今天回味起来也让我陶醉不已。
夜幕降临,吃完了饺子(那时我们的村子还没有吃元宵的习俗),放一挂除夕夜留下的鞭炮,就开始了点灯碗儿的仪式。先把所有的灯碗儿在桌子上摆好,每一个灯碗儿都要倒上豆油,然后一一点亮。然后带着虔诚的心许愿,许愿结束,开始摆灯。
象征十二个月的灯碗儿是立柱式的,放在窗台上。 淡黄色的灯光把窗花映衬得更加清新艳丽。
我和弟弟妹妹小心翼翼地开始把每一个灯碗儿放到该放的地方。
那只调皮的小猴子要挂在门框边,守护着家园;憨态可掬的小猪放在猪圈的青石板上,逗得圈里的那头肥猪也瞪着眼睛不停地哼哼;粮缸里摆一只充满灵气的神虫灯,预示着来年有吃不完的粮食;我特别喜欢看那条金鱼灯儿在水缸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水面倒映出我和小伙伴们的笑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节日的欢乐洒满了农家小院。
最令小伙伴们眼馋的是生肖灯。我们家一共六口人,六个生肖,老鼠、小猪、老虎、大龙,还有马和羊,每个人守着自己的生肖灯,影影绰绰的灯光在黑色的夜里摇曳,让山村的节日多了一份儿无以言表的神秘感。
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但似乎缺少了一些人间的温暖,而那些灯碗儿微弱的光亮在寒夜里闪烁,却充满了爱的香火气。
儿时的元宵节,没有现时的热闹和张扬,但那些趣味横生的灯碗儿,那种难以割舍的厚重与温婉,好像成了一个历久弥新的情结。总会在每一个元宵节的夜里不停地闪回。
不知今年的元宵夜里,我的梦是否还会把我带回记忆中,那个点满金黄色灯碗儿的农家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