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医疗条件看,正常情况下人退休到过世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犹如一场战争,这期间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很难打赢这场残酷的战争。
01有钱有子女
王淑英1952年从湖南参军来到边境,是“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的一员,短暂的集训后王淑英被分到团部托儿所工作,后来经领导介绍和转业军人陈志高喜结连理,他们夫妇和大多数年轻夫妇一样陆续生育了一子两女。
尽管条件艰苦、工作繁忙,王淑英夫妇依然拿出一部分精力放在子女教育上,几个孩子结伴学习,尤其是儿子天资聪颖,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到武汉大学,毕业后回到乌市政府部门工作,让王淑英夫妇倍感自豪。
两个女儿高中毕业先后在本地工作,办完子女们的婚事,陈志高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儿子立马把他们夫妇接到乌市居住,享受当地的各种资源。
十年之后,王淑英夫妇毕竟岁数在那摆着,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到处走走看看,于是萌生了回本地生活的想法。全款在师部购买了一楼的两居室,平时在广场上遇到曾经的 熟人,聊天、下象棋生活相当充实。
大女儿也退休搬到师部居住,每天过去看看有什么事帮个忙而已。王淑英和陈志高享受着高额退休工资,每个月给大女儿2000元辛苦费,儿子感谢大女儿帮自己照顾父母,每月也补贴2000元。
在大女儿一家的精心照顾下陈志高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此时小女儿也到了退休年龄,大女儿带孙子把照顾老母亲的任务交给了妹妹。
此时的王淑英身体没有大毛病,只是腿脚不灵活懒得出门,索性把退休工资卡交给小女儿管理,儿子依然每月支援2000元辛苦费。此时,小女婿单位效益不好保留工龄,自行挣钱养活自己,夫妻两个全职照顾岳母所得是打工的两倍。
王淑英名下不但有全款房还有不菲的存款,让她开心活着成为小女儿夫妇的最大愿望。
02健康就是资本
王土根和老婆都是豫东普通的农民,生下5个女儿后第六胎终于生下儿子,此时夫妻两个已经40岁。在当时的农村,有儿子就有奋斗的动力。
女儿们先后出嫁,儿子也到了娶亲的年龄,王土根夫妇拿出所有的积蓄翻新房子、定亲、娶儿媳。
儿子儿媳婚后就到浙江一带打工,生下孙女6个月就送到老家,王土根耕种几亩土地,老伴在家带孩子。三年之后孙子出生,儿媳在家住到孩子一周岁立马又到外地打工,王土根夫妇更忙碌了。
不知不觉间孙女就要读初中,儿子和儿媳就在市里购买了三居室,儿媳在市里带着两个孩子读书,还找了一个不太忙的工作挣钱补贴家用。
王土根夫妇身体一直很好,知道经济上帮不上儿子儿媳,两个人死守着几亩土地,收入除了维持老两口的基本生活还有结余。
农村人的老思想:挣钱留给孙子,有事找女儿。王土根夫妇自然也不例外,毕竟5个女儿是资本。
欣慰的是八十岁高龄,王土根和老伴身体还可以,目前机械化程度高,他们在老家还能耕种几亩土地,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03资源丰富
周慧娟算是同龄人中独特的一员,也是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毕业后就被分到县政府部门工作,职务到62岁才退休。
不知道周慧娟情感世界经历了什么,不婚不育,一心搞事业。
姐姐姐夫遭遇车祸的时候外甥刚刚大学毕业,本就是普通家庭,车祸又是全责,并没有给外甥留下什么资产。
周慧娟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外甥搞定工作,又帮外甥卖掉老房子、自己添上一部分资金给外甥购买一套三居室婚房。
几年之后,外甥定亲、结婚周慧娟以准母亲的身份操办外甥的婚事。
周慧娟有言在先:“以后我不会催生,你们真的要孩子我不帮忙带,我会出钱请育儿嫂,或者你们自己请人我付工资。”
脑补一下:周慧娟有高额的退休金、存款、独立大房子,这些资源足以让她的老年生活衣食无忧。
04没钱没健康
老钱年轻的 时候连续生了三个儿子,最后捞个女儿,那个年代在村里走路头都抬得高高的。
孩子们初中毕业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大儿子 会做建筑使用的磨具,那些年真的能挣钱,早早在村子里盖了两层小楼,结婚生子;二儿子对象家是附近农场的,媳妇名下有15亩土地,老二农闲跑出租,双丰收;小儿子在省城安家落户;女儿也嫁到县城。
身体好的时候,老钱耕种几亩土地,养几头猪,老婆帮着带带孙子,总之,夫妻两个没有休息的时候。
也许是积劳成疾,70岁那年老钱中风,经抢救捡回一条命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
目前老伴照顾着老钱的生活起居,土地出租的租金刚够老钱夫妇的基本生活开销,平时看病啥的只能子女们出钱。
儿子们每家都有两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老钱也不敢苛求什么,全凭儿子们的孝心。老两口依然住在老房子里,这么大的年龄老两口互相搀扶着过日子,每年开春老两口主动到村卫生所输液体,拿他们自己的话:“增加点抵抗力。”
肉眼可见,年龄越大老钱夫妇的日子越不好过,总不能儿子们不养家专职照顾他们吧!
养老是个漫长的过程,浩浩荡荡,说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也不为过。
打仗,要有充足的物资弹药,打赢这场养老仗还是有条件的:
要么有钱身边有子女,出钱让子女来照顾;
要么自身身体健康,老夫老妻互相照顾;
或者本身有资源,足以让晚辈主动心甘情愿照顾你;
要是没钱、没资源、健康堪忧,大概率晚年生活质量打折扣。
我们要想有个幸福的晚年,尽早储备“战略物资”:存钱当底气;平时积累资源;或者锻炼好身体。
能占上一样,我们就能打赢这场残酷的养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