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rǎng)无臂④;扔无敌⑧;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⑥。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注释】

①主:打仗时的主动攻势。

②客:打仗时的被动防守。

③行无行:前一个“行”,读xíng,行动;后一个“行”读háng,行列。

④攘(rang):捋起。

⑤扔:对抗的意思。

⑥宝:命脉之意。

【翻译】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是说,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持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当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怀有慈悲怜悯之心的一方能获得胜利。

【解读】

老子认为,战争应以守为主,不可主动侵犯他国,表现了他的反战思想,同时也表明其不争、居下的处世原则。

人们在进行战争的时候,一定要怀着仁慈之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不滥杀无辜,这种态度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德、日、意法西斯战争准备充足,兵员训练优秀,武器装备先进,统帅也十分出色,但就是因为没有仁慈之心,他们发动战争是为了奴役世界人民,为了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在战争过程中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失道者寡助”,任何优秀的指挥官,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不能挽救其败亡的命运,他们只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大潮中走向败亡,自食发动战争的恶果。

如果为了利益、欲望而轻易发动战争,得到的只能是无限的灾害。只有以不争的态度治国,以博爱的心怀处世,才能永葆繁荣,永远不陷于危难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