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字,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看看我们写作特训营群的几个数据。截至周日(4月7日)上午9点10分,群成员有37位,不包括主编和班长,而最高数位学号是49号。由此可见,至少有12位小伙伴离群。从时间上看,自2月27日开始交第一篇作业,至4月7日,整整40天。也就是说,在40天内,约24%的小伙伴因各种原因无法跟上写作训练的节奏。数字是可以讲些故事的,虽然有些片面。
进入写作特训营,虽然我很想潇洒,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兼顾工作和家庭。亲身经历,对于其中的困难和挣扎是有体会的,所以不可以轻易责怪那些小伙伴们。回顾我的40天, 可见一斑。
我开始在二月春犹浅时。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脱离经济报表和业务数据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一读小说,浏览一下简书的最新文章。从理性转换到感性,给黑白的空间植入一些色彩,春意便在。当简书谈写作专题“写作特训班”招生啦,有胆来挑战!和 简书谈写作专题【写作特训班】运行规则这两篇文章映入眼帘时,立刻开读。跃跃欲试,竟然有一种久违的兴奋感,如同当日决定投考MBA时的果敢。那是二月的第二十五个日子,春风似剪刀的季节。
接下来的一两周,有足够的时间来写作,轻松完成,心情舒畅。可惜好景不长,去旅行的那两周,白天挤满行程,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写作。就是去路边咖啡馆喝咖啡休闲时,也无法置老人和同伴不顾而埋头写作;晚上回到酒店多近深夜,看到床上松软的枕头,只想与之拥抱。那时,一周要求写两篇,真是压力比山大。不是缺乏写作素材,而是阅读,写作和家人之间时间和精力的拉锯。姑母夫妇特意从远方飞来,同游泰国,想的就是在一起度过些时光。怎么办?只能挤时间。清晨,夜晚,或途中的小憩,能写几句就几句,比完成工作中的期限还要紧张。我不禁被爱人笑话。好在有他在身边帮我,匆匆忙忙地还是完成了作业,也读完了应读的文章。
班长宣布改成一周一篇文章,让我大松一口气。写作需要阅读,产品开发需要作很多研究和阅读,自旅行回来后的两周,我忙得有些昏头了。通常在晚上睡前的两个小时,才有时间作日更和阅读指定文章。读写完成之后,脑袋已是空空如也,精疲力竭了。有两篇日更,我真的是随便写了几句,凑够了一百多字,只为每六天才能用日更卡,只为保住日更达人的头衔。那是段很狼狈的日子。
虽然有那样的挣扎,忙乱中,似乎日子也就这样过来了。虽然劳累,产品的开发竟然突破了瓶颈,而阅读和写作,竟然坚持至今。磕磕绊绊地,在思考层次上也有了一些突破,是不是一种奇迹?
英国小说家,传记作家和艺术评论家Paddy Kitchen 在她的一本小册子《写小说的方式》中提到,写作者最需要克服的两大挑战是纪律性和延后反馈。纪律性,就是不停顿地练习。日更就是为了训练书写能力,每周一篇文章是为了保证一定的质量。其实,写作跟学习游泳,外语,减肥或冥想没什么分别,只要不断地练习,总能熟练掌握。唯一要对付的是没有及时反馈,这是导致多数写作者迷茫的最大原因。但是有了写作特训营,读者的评论,无论好坏,都是一种反馈,使得这方面的不足,被修正了。
所有的写作者,都是坚持过来的;因为要做好一件事,就要经过一番历练。40天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体验到了坚持的难度,也体会到了努力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