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就好
忍一下就过去了,深层逻辑是牺牲自己的需求,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总觉得别人不怎么怎么,是不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说得好叫内心戏特多,说得不好叫胡思乱想,臆想。而这一切想法的潜在意思是,“我不够好,我本来就毫无价值,我一定要拼命讨好别人,别人才能接受我。如果别人好久没有回复我联系我,那一定是我做了什么,别人因此有了不太好的看法,我最好也要学乖一点。”那么,为什么你总是会觉得是你自己做得不够好?
——思考源自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有哪些错误的心理逻辑?
—
喜欢,想着要改变;爱,更多是包容接纳。喜欢大概就是比爱浅那么一点点,喜欢一只路边的玫瑰便偷偷折回家,插在花瓶里,天天看到。爱它,浇水、说话、抚摸…都怕太过,只想静静陪伴,一起经历风吹、日晒、雨打。雷鸣交加、阳光明媚,一秒一秒,直到每一天,一辈子,都好似那一天。
——文字脱胎于我喜欢你,但不想占有你(多图,武志红,插画)
—
看着已经放弃好久的一个专题偶尔有几个陌生朋友订阅,心里莫名生出一股力量——写下去罢写下去罢~
看着仅仅是自己真情实意流露出来的片段,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觉得题头有深意,有的觉得题头多余,而我只是认真记下来想要说出来的。略有诧异,竟也引来完全不同的解读呢^_^
全民看书的年代,大概也是全名写作的时代吧^_^直播、写作、看书、拍视频……这个时代,不管好坏,至少表达自己的方式好多…
—
在迷惘中前进,在前进中怀疑,在怀疑中继续。
—
怀疑人生——
以为不努力就什么也得不到,一无是处,一些看起来已经很优秀的人却在自大与自卑之间无数次徘徊辗转,自我怀疑,感觉不配得到更好的,拼命抓取爱,却又无法深入感觉到爱,不敢向别人提出要求,怕因此让别人觉得自己麻烦,事事亲力亲为,并力求完美。为了争取家人的关注和爱而过早的“懂事”,你是这样的孩子吗?
与此同时,一些人远没有多优秀,却理所当然索取,从不怕自己提出的要求会不会过份,会不会因此被抛弃,不配得到不配拥有。和物质财富有多充盈无关,和从小接受到的爱的模式有关。
你应该很努力,你应该很节约,你要自觉懂得分担,你理所当然要这么做,才能有更好的结果,事实上这都在孩子心里建立起一种模式:你只有做好了,粑粑麻麻才爱你,你也才有好的活路,而活路是你自己要去找的。
这种模式下的孩子长大后总会感觉到生活很艰难,要很努力才能够获取想要的,没有艰辛获取,就不真实,即使自己制造一点艰辛,让自己心安也是可以的。
豁然开朗——
她既是你的母亲,也是妻子、媳妇,当地大环境中的万千母亲中的一位,更是一位曾经也是小女孩儿的普通女人中的一位,她也会为她的感情、利益、情绪偏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这是人性中很正常的一面。不管因这位母亲受了多少委屈,终归有还有我们自己可以拥抱自己,疗愈自己。
——触发源于缺爱的人,如何才能幸福?丨拥有爱则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