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佛系育儿的我,在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储备基本为零,但有一个理念一直在我心里坚定存在着,那就是——我要我的孩子在人格特质上成为一个场独立性大大高于场依存性的人。虽然觉得干涉孩子人格成长是不应该的,而且严格说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这两种人格特点也分不出孰优孰劣。所以我的这点固执己见纯粹是带有个人经验主义色彩的喜好罢了。
从心理学上说,场独立性的心理分化程度较高,有更高的人格自主性,喜欢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外部暗示,更加自信自尊,但在社会敏感度和社交技能方面会偏低,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深受老师重视同学尊重,然而却在顺利进入重点高中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颓废迷惘。学习成绩总在班里十名左右徘徊,不再是老师同学关注的焦点人物,从优秀沦为平庸,忽然就迷失了自我。
现在去回顾分析,那时候的迷失是由于之前对自我的认知完全建立在外界的评价之上,在忽然失去外界的反馈后就彻底失去了方向。
所以对于那些从小在父母亲人师长同学的赞许声中建立起自我评价的孩子,尤其要重视这样的转变,否则他将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迷茫。而一个人要建立起自我认定才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才能做出职业发展规划、人生规划,否则早晚沦为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平庸之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