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天地一新。忽忆起宋人一首小诗:“道是春来早,如何未见春。小桃三四点,偏报有情人。”我想第一个发现春天到来的人,定是钟情于春日的人,唯此方能独占天地间第一抹绿、第一点红,第一缕春风。只是“小桃三四点”还算不得早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才真正有“早”意。只是人对时节变化的感知是有一个时间差,“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之时,行人犹怯春寒,哪里会知道“春在溪头荠菜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可不是嘛,花一开,各处都是游人,看花也顺带看人。桃花坞的桃花盛开时,真如云蒸霞蔚,一望即春。淮师梅花开时,盛景亦不遑多让。树下游人熙攘,三五成行,古人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君子以身行无言之教,原来桃花盛景,自古皆然。李商隐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确乎是过来人之言。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春花秋月,因情所寄,自有风韵。唯春意无迹,偏又确凿,令人感慨。
东坡有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一个“闲”字,道尽古人意趣。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间,自有天地。闲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但这种闲绝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的浑浑噩噩,而是一种人格圆融之后的淡然,亦是内在圆满之后的外化。被梁衡先生誉为小品文“神品”的《记承天寺夜游》其核心亦在于“闲”字。至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更是将闲趣满溢,“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啻为对“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的绝佳注释。
花未开遍,绿未浓蘸,春风十里,草色遥看。早春之时,恰是春意最动人处。唐末的吴越王钱镠写信给妻子:“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九个字写尽春意与相思,丈夫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何必高歌《凤求凰》,陌上春色就是最好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