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的时候收到幼儿园老师的短信,说学校那边线路整改停电,此时正值酷暑,担心孩子们中暑请家长接回家。由于是临时发生的事,所以吃午饭的时候没有考虑孩子,所有的菜里面都有辣椒,小家伙一上桌看到那么多辣椒就撇着嘴巴嘟囔嘟囔。我哄着孩子,耐着性子给她夹菜,告诉她少吃菜多吃饭就不会觉得辣。
小家伙满脸不高兴,慢吞吞的数着饭粒往嘴里拨,不一会就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妈妈,我要喝水。”孩子爸爸翻了个白眼“就你娇贵,不想吃就别吃了”说罢,就要去夺她的碗。
见状,孩子赶紧护好自己的碗,低着头闷声吃起来。
静默了几秒钟后,孩子爸爸起身往厨房去了。
不一会,就捧出来一碗葱香蛋花汤,小家伙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连声说着“谢谢爸爸,爸爸最好啦!”
看着他们俩父女,我当真觉得哭笑不得。
旁人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女儿跟爸爸最亲。
但是在我们家,这哪是“情人”啊,分明就是一对“冤家”。
早上起不来,要娃爸去叫,保证不出3秒钟就能传来一场“世界大战”,一个扯被子的一个踢腿的,一个厉声大吼一个泪流满面。
晚上碰上我要处理文件,要娃爸给孩子洗个澡,孩子喜欢在澡盆洗,娃爸偏要给淋浴,一个嫌孩子太笨,一个说爸爸太粗鲁,出浴室后就眼泪汪汪地奔向我“妈妈,明天还是你给洗吧!”
就连看个电视两人都能争执一番,孩子要看《小猪佩奇》,娃爸却要她看《爱探险的多拉》,结果又是一个赌气不看,一个论理教育。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会上演,孩子爸爸时不时地抱怨“怎么就有这么一个磨人精呢,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还要挑三捡四,这么小就这么挑剔,长大后还得了啊……”
我看着他一边唠叨一边给孩子收拾贴花本,还把露在外面的小人脚、小人手撕下来又重新贴回去,突然有种忍俊不禁的感觉。这分明是种甜蜜的抱怨嘛。
只不过父母对孩子的种种“纵容”却真真是从小事慢慢演变到大事的。
比如说刘婶。
刘婶一家省吃俭用几十年,用所有积蓄给孩子全款买房结婚,然后彩礼、婚宴花了不少,家里捉襟见肘。
不久生下孩子,媳妇儿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刘婶把家里的鸡鸭、田土能卖的卖掉,卖不掉的留下老伴独自看守,刘婶进城帮忙带孩子。
这城市和农村到底不同,两辈人相处也有严重的代沟,八十平的房子突然多了个孩子还来了个妈,越发显得狭小拥挤,慢慢的婆媳之间的矛盾便开始显山露水。
刘婶一心想着,等孩子大一些,二岁多点送到幼儿园,她就可以回家过舒心日子了。
这么想着便也有个盼头,即使跟媳妇儿矛盾再大,也心里默默的承受着,任凭媳妇嘟囔几句。
却没想到,这一年才刚刚过完,媳妇儿突然又怀上了。
去流产吧,一家人均不忍心,更何况老刘家的传统思想是怎么着也得要生两个,现在怀上了也确实是喜事。媳妇儿犹犹豫豫,嘴里说着不想再受生产带娃的苦,心里边又想着反正拗不过他们迟早都要生的,干脆生了一起带。
既然一家人都希望生二胎,那就只能咬牙挺下去。可是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房子面积太小了,那么多人不够住。
媳妇儿把这件事上纲上线提了几次,还摆明态度需要公公婆婆支持一部分,凑齐首付,剩下的每个月还贷由他们两夫妻还,绝对不再伸手问公婆。
这一部分也要出十来万,对刘婶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之前所有的存款都给儿子儿媳买房结婚用了,原本想着完成了这件大事后,老伴儿出去寻点轻松的零活赚点棺材本就行,没想到又来一个这么沉重的负担。
儿子单位虽说是个铁饭碗,可每个月领着那固定的几千块钱工资要养老婆孩子,实属不易。
这样的家庭按理来说不该要二胎,可是多子多孙的传统思想已经在他们脑海里根深蒂固,哪怕是这辈人吃土,也要把下一代人养育好。
抱着这样的思想,刘婶和老伴找了几个亲戚借钱,最后还差一点,又去银行弄了信用贷款,总算是把钱凑齐了。
接下来的日子比以前更难了,刘婶继续带娃,老伴儿起早贪黑干活,媳妇儿养胎,儿子上班,这日子仿佛没有了尽头。
有人说,为人父母的伟大就在于为了孩子能倾其所有,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都会想尽办法去实现、去满足。
可是,最悲催的也在于此。
不管是受道德绑架,还是真心为孩子的,有一个相同点都在于一边抱怨一边付出。
怎么样才能不受这折磨呢?
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教育方法,从小锻炼孩子自立,灌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事都大包大揽。长大后更是要鼓励孩子丰满自己的羽翼,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骛远,远大的抱负,要靠自己实现。
我们只需做他们思想上的坚实后盾而不是经济上的无尽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