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赵文清校长本人就是爱读书的人,如此微不足道的一本书也被她费心地推荐到局领导那里,促使局领导又在全区系统内做了一番推介,今天又占用全校老师的宝贵时间,专门召开了现在这场推价会。我知道,一方面,这是领导、组织和学校给予我的关怀、温暖、支持与帮助,对此,除了发自内心说一句感谢!我真的是无以回报,给领导和同事们鞠个躬吧!另一方面,领导有此苦心,又如此用心,并非这本书写得多么出色,说实话,书的内容也和咱们的专业关系不大。我觉得上级领导也好,我们自己的领导也好,应该是希望借助这本书、借助这本书的出版,抛砖引玉,以此激励我们在座的每位老师也发挥出自己潜在的才能:工作上,不满足于只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先生;生活中,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方面的享乐;也让自己在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同时,有所追求,让自己的人格阅历多一分色彩。我们每个人多带给学生一种色彩,不同的老师就能带给学生多种不同的色彩,你擅长弹唱,你的学生就多一分艺术细胞,你能文善写,你的学生就多一分文学素养;你打一手好球,你的学生可能就偏爱竞技运动。弘一法师不就教出了一个丰子恺?我们的学校若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从精神到物质都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世界,花朵们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做为教育者的我们不断完美自己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塑造完美的下一代人。叶圣陶、陶行知、弘一法师,他们有的当过小学教师,有的当过中学教师,他们既是好老师,又是造诣很深的书法家,教育家,音乐家和佛学家。我想,领导们为这本书所做的一切,是让它成为抛砖引玉的那块砖,我也一样,期待它激活亲爱的同事们绽放自己的灵感和才能,让我们的学校变得群星灿烂,让咱们自己、然后是让咱们身处其间的这个小世界,更精彩!我的看法是,无论你喜欢做的那件事是什么,只要是有益身心的,就不是不务正业,就一定会对我们教育培养孩子有所帮助,我们不是工匠,不是专一刻板就够了,我们要培养和感染的是一群纯净的心灵,我们自身越精彩,才能带给他们多一点精彩,最终令他们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关于读文章和读书的区别: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必须得先说说这本书如何得以面世,现在能够摆在大家面前。就像书的后记里写的,要归功于咱们的赵文清校长!就眼光、见识和决断力来说,赵校长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女中豪杰。她应该是我们源汇区甚至我们漯河市第一个鼓励并全力支持自己员工出书的校长,这份远见卓识、胆色和对个人能力、对知识的尊重,无人可与之匹敌。遇到这样的领导,有才能就不会被埋没,有机会就不会被错失,对于一个单位,这是员工的幸事!话说那是赵校长调入我们学校的第二学期,那天她值班,在大门口叫住我说:“我看了你分享的和在报纸上发表的不少文章,有没有想过出一本书?”我老实回答没有。她于是说服道:“一个人生命很有限,文字却能流传下去。既然写了那么多,就出一本书吧,有任何困难,告诉我,咱们一起解决。”我很受鼓舞,说实在话,以前写就是自娱自乐,就像京剧票友玩票。有了领导的话,那就用心写点东西吧!至于出书嘛,写着看吧。直到今年七月,病理报告对我宣布了恶性肿瘤的结果,活得兴致勃勃的我忽然得知——也许这就到生命尽头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这是我给自己的结论。一年前赵校长的话再次在耳边回响,于是心一横,趁着还有口气,把这件事做成了吧!现在,书做成了,我还活着,没法不感激命运,不能不感激促成这本书的所有人!
我接着上面的问题说。一篇文章,特别是微信里、杂志上的文章,有时也能引发我们的兴趣和共鸣,过后通常在我们意识里留不下什么痕迹。而一本书却在透漏给我们很多信息的同时,还能立体地把作者其人呈现在我们眼前,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他的性格与人格魅力等一一展现。我读过很多别人的书,可是,也只在刚刚拿到自己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拼图积木中的一块,一本书就是拼成后的图案,把一篇文章看成魔方的一格,一本书就是拼成六面纯色的魔方。从一本书里你可以全方位认识一个人,小到他的喜好性格口味外表谈吐,大到他的生活态度世界观人生轨迹。你喜欢一本书就会被作者臣服,人生轨迹也会渐渐趋向他指引你的方向。一篇文章却不可能有如此的影响力。一本书不只让我们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比如作者讲述风景,我们从文字里看到的却不止风景,作者还在告诉我们如何欣赏风景,如何感悟美并把这一过程变成一种生命体验。比如民国时代就很有名望的钱穆先生,他既是经济学家,又是教育家,还是对历史和古代典籍研究颇深的大学者,读他的书,你看得到纵横捭阖天地古今,从物质到灵魂,从经国济世到养性修身,让我们由衷仰慕他博大精深的人格魅力……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更喜欢读纸质的大家、名家的书,且不说如何受益,至少读那种书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消磨时间或虚度光阴。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倚老卖老一回,给年轻的同事一点点建议(声明一下,这里说的年轻同事指的是所有比我年龄小的同事,哪怕小几个月小几天也在这个范围哈):如果你不喜欢读书也不必勉强去读,别管人家说读书有多少好处,去做你喜欢的事就好。如果你木工活儿做得好,喜欢把时间花在精雕细刻上,就不必强迫自己跟风。如果你喜欢读书,就去读大家、名家的书,即便现在读起来似是而非、晦涩难懂也没关系,到某个年龄段你忽然就懂了,并且会受益匪浅,这是我的切身体会。第二个建议,咱们都该向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学习,从多个方面发现自己的才能,让自己做一个多面手,不说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花心思下功夫培养一两样专长还是可以的。如果能把咱们的特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渗透进去、发挥出来,那教出来的孩子就比别的孩子多一些天赋里没有的修养,那些修养随他们年龄的增长生发起来,将来不知道能造就出什么人才来呢!我自己喜欢瞎写,也让我的学生多多地写,他们不但不讨厌写作文,大部分孩子还越写越好。其实我也教不了他们多少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只是把自己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写讲给他们听,培养兴趣也好,技能也好,都是潜移默化的功夫。学生在日复一日听的过程中,不光接收到我释放出来的知识信息,还接受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暗示,暗示就是一种思想的传输,等他们接受了我的思想,渐渐就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于是,他们慢慢看到了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处风景中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看到那么多,自然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一篇文章就水到渠成了。我觉得这就是做老师的幸福之处——努力做一个好人,然后熏染出一群好人;尽心去做一件事,然后影响一群人愿意掌握一种本事或技能。年轻的同事们如果愿意从现在开始培养或修炼自己的本事,那将来既能影响他人也能快乐自己。而我们这些渐渐老去,即将退出讲台的老家伙们呢?这件事就显得更重要了,不然,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美貌失去了强健体魄后,我们靠什么继续美丽迷人呢?所以我更期待我们六零后七零后的伙伴们,能在后半生的岁月里享受一种爱好,特别是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充实与宁静。
13次浏览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