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塘是一个多村共用的,人工挖掘的排涝渠道。为什么叫杨家塘,归哪个村管,村里的老人众说纷纭,可能要去查县志。杨家塘是从凌上通到沙溪的一小段,长度约1公里左右,洪水最后经沙溪排涝站流入赣江。
年长日久,泥沙俱下,河床慢慢抬高。等洪水一过,周边村民见缝插针,设堤截断,种植了水稻。杨家塘的长度由原来1公里缩小成200米左右,水域面积减少。遇到干旱季节,河床会干涸开裂。
每年涨水过后,周边村民,男女老少纷纷到杨家塘打鱼,我也跟着去看热闹。打鱼的工具有竹罩(上小下大,人伸手从上面的小圆口去摸)、琴箕(一张网,四角有扣,用两根小竹竿撑起,有一个开口)、梢箩篓(细竹抽片或抽丝,只有一个向上的开口)、捞网兜等。妇女和小孩们,卷起裤脚,行走在水浅的地方;青壮年男劳动力,穿着长裤直接下水。
有的拿着琴箕和三角形的路角,小心翼翼地行走着,不时地提起来;有的竹罩,东一下西一下,不时地将手伸进去摸着。猛地一个鱼浪从眼前水中闪过,眼尖的小伙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跳跃,追赶鱼儿的行踪。看到此情景,周边的人也心领神会,立即排成一队,地毯式搜索前进。包围圈越来越小,在水草边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待鱼儿落网。岸上的人急了,直接用杆子敲打水面,干脆将水草掀开,拉到岸边。原来停下来的队伍继续并列前进。
鱼儿顿时惊慌无比,无路可逃,有的直接跳出水面,有的横冲直撞,有的伺机突围。大家也非常兴奋,憋着一股劲,等待鱼儿进自己的琴箕。鱼儿进了,非常高兴,大家投来一片喝彩声。由于琴箕提起的时间不一致,人与人,人与琴箕有间距,还是有漏网之鱼成功逃脱。
池塘中间,大家排列成金字塔的队形,有节奏的行进,故意留出间隙。琴箕快要离开水面,鱼儿跳了出来。于是旁边的人赶紧围成一团,开玩笑地说“煮熟的鸭子飞了”(暗指人笨手笨脚)。预备,大家一起提起琴箕,还是没有发现它的踪影。后面传来一阵赞叹声,这鱼真大,足足有2~3斤重,那人紧紧扣住鱼腮,只见鲜血从腮带上涌出来了,流向鱼身。他赶紧放入鱼篓,不继续恋战,径直走向岸边交给自己的小孩,叫他保管好。然后有飞快地跳进池塘,赶上队伍。
站在金字塔队形前面的人不干了,感觉吃亏了,自己辛苦赶鱼,结果没打到鱼,便宜了后面的人。原来有队形的队伍,大家三五成群散开、各自为战。叫喊声仍就此起彼伏,水哗四溅,呼呼作响。有人默默跟在后面捡漏,非常低调。如果不是旁人叫喊,大家都不知道打到了鱼。站在队伍前面的人打到鱼心满意足,不需要独吞胜利成果,这时会手舞足道招呼大家围过来。
打到鱼的人情绪高涨,持续在酣战,不用召集就自然聚拢在一起。因为大家有说有笑地分享自己打到的鱼,还想扩大战果。没有打到鱼的人感觉没有意思,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归,陆续转身杀个回马枪,然后爬上岸边。
站在岸上的小孩们不停来回奔跑,将鱼送回家做一顿美味的午餐。大家呼朋唤友,奔走相告,全村都知道哪家打到鱼。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人也加入打鱼队伍中来。池塘中陆陆续续下来了100多人,人声鼎沸。一个小时左右,池塘中每一个角落的水已经变得混浊不堪,直冒泥浆气泡。
父亲匆匆忙忙越来,他没有加入打鱼大军,而是独自一个来到抽水泵的深坑前。将琴箕的开口放入水中贴近泥土,慢慢向泵头移动,琴箕的开口刚好封住坑的宽度。父亲有脚踩了踩琴箕,然后将脚伸向了水泵头,水齐肚深。
父亲侧弯着腰,用手围绕深坑摸了一圈。刚好触摸鱼身,没抓住。反过来又摸了一圈,脚下也搅动起来。父亲从深坑爬上起来,迅速将琴箕的口朝上提起,一条石黄鱼在里面摆身子。石黄鱼身上有粘液很滑,不好捉,父亲只好拿到岸上的田地中。粘上了泥土,石黄鱼的摆动变得非常迟钝,父亲捏住头部,把它装入尼龙绳袋中。
打没打到鱼,大家都很兴奋,参与其中就能感到无比快乐。回来的路上,湿漉漉的身子在太阳爆晒下,泥浆干一块,湿一块粘在身上、额头上、头发上,到处都是。回到村前承包的养鱼池,大伙儿洗干净身子和鱼具后,各回各家。
到大池塘打鱼需要大规模动员团队作战,到小池塘就不必劳师动众,一支特战小分队足矣。为了掩人耳目,减少人员跟随,三五个小伙伴分开走,约定到目的地集合。有一次,我们围着30平方米的小池塘,碰巧堂哥也在。我看见了一条露头的鱼,站在浅水区,将网兜缓慢伸过去。一不小心,脚滑了,心一慌,沧喝了几口水,双手伸了进来,不断挣扎。旁边的小伙伴说,当时二伯家的堂哥谦和眼疾手快,一个猛子游到我的旁边,将我拉到岸边,捡回了一条命。惊魂未定的我,心怦怦直跳,响得厉害。眼睛通红、脸色惨白,不停地咳嗽,弯腰将手指伸进喉咙,抠吐水出来。回到家,我没有告诉父母,堂哥和小伙伴都没有告诉我父母。
经过这个危险事件后,我没有退缩,让人教会游泳。尔后,村上有人在荒废的池塘中用植物药鱼(非法行为),喝了药水的鱼像醉酒似的,不停地跳跃,歪歪倒倒,翻肚皮,张嘴巴。刚开始,我们只能站在岸上看。等他们捞过后,我们用小网兜去捞鱼。
我非常喜欢吃鱼,打来的鱼一般当天吃了。爸爸做的红烧鱼块更是一绝,夹两三块足以吃完一饭。有时,单单倒入一些鱼汤,就可以多吃一碗米饭。冬天做鱼,爸爸会买一条大鱼,多放些水,冷却后吃鱼冻。有时会故意在鱼中多加一点盐变咸,这样就会少夹菜,多吃饭,其他家庭成员都可以分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