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到
1.只有抱着那些问题都能解决的信念做事,才能把新的事情做成。
——硅谷来信
“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做,犯法的事也可以做,只要你愿意承担犯法后的代价。”
“一切规律都是等待被打破的。”
“创新和胡来有时候就隔着一张纸。”
“某些单位和领导就喜欢把绳子套上脖子。”
——得到留言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这个不行+讲道理,那个不行+讲道理……”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是为了什么?
有一次,家里进了一只苍蝇。打苍蝇,我不太擅长——我明明看着挺准的,但是就能挥空。
我:给你苍蝇拍,打苍蝇。
老公:家里竟然有了苍蝇?!
我:何止啊!还有只蚊子。你别急,等它趴着了再打……
就在我喋喋地支招的时候,老公挥舞着苍蝇拍在空中追着苍蝇,拍空了好几次后,一下子把正在飞行的苍蝇拍着了!
我:好准头!
其实我说了太多话了。
我的目标是他搞定那两只小虫子,至于他用什么姿势去拍,不也是没关系的吗?
别让猴子爬回你的背上。而我这个属于想把猴子送去别人背上的时候,还拽着猴子腿不撒手……
回想以前看孩子的时候,同事跟我说:“你别跟她了,她们自己玩,咱们在旁边看着就行。”回想以前遛狗的时候,碰到了一同样养狗的朋友说:“你别牵那么紧,你放了它,它跑不了。”
教育孩子,我学会了“口令思维”,不再喋喋不休,现在,我还要掌握一个“什么都行”的思维。不光是不限制孩子自己目前可以控制的行动,还要尊重她天马行空的思想。
昨天晚上我们一起看《粉红猪小妹》(国语版),我打算用这个做她的英语启蒙。里面有个细节:佩佩和乔治帮忙把巧克力碾碎。在他们全家一同吃圣诞巧克力布丁的时候,猪妈妈夸赞好吃,猪奶奶说:这是佩佩和乔治帮忙完成的。佩佩随声附和:“我们帮着捣碎巧克力豆!”一脸幸福。
反观我小时候。“米汤是孩子做的。”妈妈解释给爸爸听,爸爸:“做的什么?”妈妈:“淘米。”爸爸:“哦。”当时我的感觉是自己没干啥,得到的结论是:我如果做饭,得做全套才算行……
2.科学家指出“大火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有些生物就是利用火灾后的森林来生存。”
你要问的:你敢不敢见火不救。
——精英日课
——“小伤害”的置之不理,也是一种智慧。
那天我在帮大哥家的男孩(比姑娘小一岁)穿衣服上的别针,眼神不好,穿了一次,还穿反了,还得来第二次,姑娘就在旁边推我:你快点!我扭过头,声音比较严厉:等一会!结果等我穿完别针,她在那里抹眼泪。我碰碰她,她扭着身子:去!
我就自己看得到去了。过了一会儿,她自己来找我了。
为什么暑假报班的孩子那么多?我看她们的暑假班,如果是要举行对外汇报演出的,基本上学不下什么东西,说是一个月,汇报一天,每周休息一天,就剩24天了,其中的14天用来学习一些东西,后来的10天就全用来排节目了。
就算是学不下东西(知识类),但是也会报,因为孩子可以学会在一个群体里如何社交,就连做板凳队员在旁边等着,也是学会服从安排的一个好时机。
姑娘回来说她站在最后一排,我的问题是:“高个子有没有办法站在中间?”她摇着脑袋。“如果是你一个人的节目,一个人的舞台,你站哪里?”
做父母的困难之处是:你不知道森林需要火灾,或者说你知道需要,但是每当着起来的时候,克制不住想灭火的冲动,或者是火已经很大了,但是你没来……
好好学习。
英语进程
日常英语 到310集(共761集,9月4号第一遍完)
运动 第109次 2.99公里
今日杂感
“妈妈,这个故事挺好看。”
“嗯!”我就读了一遍。
“妈妈,这个也挺好看。”
“嗯!”我又读了一篇。
……
原来分享是可以培养的。
“你是选择吃这个还是吃那个?”我用“给孩子控制感”的方法,让她做选择。
“我不能两个都选吗?”她歪着头。
……
你还会自己“增加选项”了!
下次我这么问:“你是要先吃这个还是先吃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