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考题的分析
第14题:解释汽车碰撞时安全气囊的作用,题意很明显提示,汽车速度减为零,人的动量也减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人的动量的变化量等于气囊对人作用力的冲量,即,动量变量是一定的,作用时间越长,则作用力越小,对人的冲击效果就越小。当然,进一步增大了人的受力面积,在作用力即压力一定情况下,压强就小,即作用效果就不明显,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应该说,这题是一道不用大脑思考的送分题,说它是历史上最简单的物理高考题也不为过。
第15题:这题考察基本的引力公式,具体是给出地球与火星的质量比、半径比,计算同一个物体所受的引力比值。这题也简直是刷新我对高考题的认知,原来可以那么简单,就是根据,得出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答案是秒做的。如果稍微容易出错的话,那就是把前后顺序搞反。
第16题:以秋千为背景,考察向心力公式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代入数据得出绳子平均的拉力。同样前三道题都是送分的,这在以往的高考中是不存在的。
第17题:考察简单的电路,就是电容器与电阻器串联,前者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变化,计算后者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思路很明显,因为是恒定电阻,只需要知道通过的电流大小与方向,就明确其电压的大小与方向。电流怎么算呢?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即单位时间通过的电量,这个电量就要通过电容器的基本表达式来表示,具体的逻辑关系为,而是电容器图像的斜率,它有三个斜率,分别是2、0与,图像表明前者是充电,后者是放电,通过电阻器的电流方向不同,则电压的方向就不同,这个电压方向不同其实就是反映电阻两端电势的高低,也同时明白电压的方向其实就是电流的方向啊!
第18题:这题考察的是有界的磁场问题,以前的考题都放在压轴题里,设置很多问,关于讨论的极值问题基本上是让人望而却步的。这次却放在选择题里,降低了很多难度。根据题意,求最长的运动时间,基本的方法是根据弧长、速度来计算,显然这个速度不知道,就只能用周期计算,先要找出圆心角的最大值,需要讨论什么时候圆心角最大。
如果粒子从水平边界射出,根据对称性,其圆心角为180度;如果从半圆中射出,那么不同的出射点圆心角也不同,需要找到最大的圆心角,这才是最长的运动时间。这里需要作图,几何的作图能力显得很重要,如图所示:
最长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暗含的条件,需要更具体的解读出来,根据几何关系,很容易确定当线与圆相切时,夹角最大,也就是圆心角最大,时间最长,再画辅助线构建一个直角三角形,得出圆心角为,则运动时间为。
从这个解题中,除了明确做图能力的重要性外,还需有一种直觉的判断,那就是常常是“线与圆相切”计算出最大角度。
第19题:这题考察3-5的核反应,也是最简单的通过方程式判断物质组成,考察的原理是“两个守恒”,即在核反应方程中满足“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根据这个就很容易判断出结果。
有学生在学习该方程时会提出疑问,质量数守恒不就是体现质量守恒呢?那为什么后面还会提到质量的亏损、质能方程呢?其实,质量数与质量不是成正比的,前者就是核子数,它是以原子的相对质量为基础计算的,取整数部分,所以质量数也是整数,而小数部分是忽略的,恰恰是小数部分发生质量的亏损。可见核反应中,满足质量数守恒,不满足质量守恒,亏损的质量以能量的形式释放。
第20题:这题给出重力势能与动能随斜面位移的变化图像,这种图像在平常中比较少见,当然题目也很简单。首先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守恒的条件是减少的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很明显,下落过程中,势能减少了30J,而动能只增加了9J,也就是说一定有其他摩擦阻力做功使得机械能减少;当下落到2m时,机械能的损失量是势能减少量与动能增加量的差值,也就是12J-4J=8J;根据动能定理,在下落过程中有,又由减少的势能得mg=10N,将h=3m、s=5m代入式子,得出;加速度。这题完全是考察牛顿第二定律与机械能的计算,作为高考题根本没有难度啊!
第21题:这题考察平行导轨背景下的切割磁感线运动的电磁感应,线框受到水平恒定拉力而运动(注意很容易因没看清题意而认为该力作用在棒上),因为框运动,本质上是双杆在恒定外力下的模型。这个题主要判断杆与框的运动情况,如速度、加速度。分别对它们受力分析,得出ab杆在恒定外力与安培力作用下做加速度减少的加速运动,而MN杆只受安培力做加速度增加的加速运动,可以用v-t图形形象的表示。当两个加速度相等时,即两个图像平行时,它们的加速度最终达到恒定,速度差值恒定,则为恒定值,安培力也恒定。由于框的速度大于棒的速度,所以两者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框受恒定外力,框与杆都做加速度相等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速度有区别,前者大于后者,距离会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2020的物理高考只有两道难一点的题目,如果这个类型都掌握了,就可以拿满分了。
二、实验题的分析
这次实验题先是电学实验,接着是力学实验,跟以往考题顺序不一样,当然这没什么大关系。
第22题:用伏安法测电阻,还是用的是内外接法的比较,这题起点比较低,如果让学生判断用哪种接法是比较简单常见的,现在是根据两个图像判断两种接法。电流相同时,内接法测出的电压比较大,外接法电压比较小,从而判断出来。根据数值的比较,这题应用内接法误差更小,即图像,根据图像计算得出,修正后的电阻为49.5,注意这里是保留一位小数。当然表格太细致,看不清所对应的数值,有时会出现偏差,答案也允许这个偏差,只要在某个范围内都算正确。
第23题:考察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定理,我这段时间一直捣鼓该导轨,会存在不一样的自信,可见平常的努力都会在某个时刻体现出来,话说回来,做动量定理的实验是很少。该实验的原理不难,为,难的是给出了一系列很繁琐的数据,需要手动验证,这对学生的耐心与计算能力是不错的考验。注意实验题在使用重力加速度时取9.8,只需要耐心并讲究一点小方法,也是很容易计算出正确答案的。最后计算相对误差,顺便也分析一下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重力不是拉力,而是小于拉力,这样计算出的冲量比真实值大,也就比动量变化量要大,但这个误差已经很小了。
三、计算题的分析
第24题:本题介绍了飞机的升力与速度的关系式、飞离速度的概念——当升力与重力相等时的速度、已知飞机本身与载重时的质量,飞机的飞离速度,可以很容易根据得出第一问答案;第二问载重时,从静止到起飞过程,已知起飞速度、位移可以计算加速度,时间也非常容易计算出来。
总之,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过那么简单的高考题,真的比“合格性考试”的题目还简单,也不知出题者是怎样的意图啊!
第25题:这题当然就是全卷的压轴题了,这题如果简单那就没啥好考的了。选择题里面已考察磁场,这题考察就是电场了,往常的动量压轴题已经在实验题有所体现了,虽然考得比较简单。
这题咋一看让人有点疑惑,前面说粒子以先后不同的速度进入,后来又说粒子从速度为零开始进入。其实,只有好好审题,就会明白前面是普遍性的描述,后面是特例式的描述,而且2、3也问在不同情况下粒子的入射速度了。
很显然,粒子静止开始运动,仅受电场力,那么粒子一定沿电场力方向做匀加速实现运动,从A点射入,从C点射出,说明电场力方向就是沿AC方向,由于正电荷受力,则场强就沿AC方向。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动能定理得出,从而计算出结果;
第二问求离开的动能增量最大,也就是电场力做功最大,那么就是沿场强的方向位移最大,经过这样的转化,就比较容易得出如图所示的情景。详细解答如下:
第三问要求射出电场的动量变化量为,这是电场力做功产生的或者叫电场力的冲量产生的,根据题意,粒子在电场方向上的位移为,那么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做直线运动从C点射出,一是做类平抛运动从B点射出,前者的入射速度明显为零,后者入射速度满足,电场方向上有满足,联立解得。
纵观这个道题,容易想不到的是第一问粒子做直线运动,很多考生会想当然的认为粒子还是做类平抛运动;第二问动能最大,即做功最多,位移也最大,很多考生找不准出射的位置;最最容易想不到的是第三问做直线运动从C点射出的情况,此时的入射速度为零。这就是物理高考的压轴题,见多了,分析多,人慢慢就会变聪明的。
四、33题的选考题
第一小题考察分子间势能与间距的关系,给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常见图像,从图像可以明确,粒子从无穷远到的过程为引力,且随着距离减少,引力增大,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少;过程中,虽然作用力减小,但还是为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依然减小;在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即作用力为零时,势能不为零,根据规定与做功情况,此处的势能小于零。
可以说,这题考察的范围很窄了,考察的难度也太基础了啊,也真不知道出题者的用意。
第二小题是考察质量变化时的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将乙罐中的气体转化为压强为P的情况,发现其体积为V,那么可以想象成2V体积、压强为P的气体变成体积为3V的体积,根据玻意耳定律,得出第一问;同样第二问可以根据玻意耳定律求出甲中的气体变成时气体的体积,其体积为,则甲气体前后的质量比就等于前后的体积比,得出其比值为2:3 。
总之,2020年物理全国一卷题目整体不难,但要在短时间内考高分,就必须对所学的知识有很熟练的应用,比如关于质量变化时的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通过分析试卷,也要有意识地训练类型题、专题,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单杆双杆模型等,这些是高考的热点与难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