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好景不长英宗朝
第六节 立太子
濮议之争,朝廷贬了六员大臣,作为始作俑者司马光,却安然无事,做官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
原来,赵曙留住司马光,是想要他做件大事,此事非司马光莫属。
1066年四月,赵曙命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司马光,主持编修历朝历代君臣事迹。
司马光上疏奏道:“纪传体裁文字繁多,臣不自量力,想博采众长,整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但凡国家兴衰、生民休息、'善'可学习、'恶'可警戒、帝王应该警醒的,采用编年体方式,取名'通志'。该书上下贯穿千年,臣一人难以胜任,翁源县令刘恕、将作监主簿赵君锡,都有史学名声,望陛下特差两人与臣一起修撰。”
赵曙下诏批准,后赵君锡父亡守丧,命太常博士刘攽代替。
同月,西夏李谅祚派军侵边,围攻庆州大顺城(甘肃华池),被经略使蔡挺击败。
李谅祚于公元1047年即位,当时才一岁,此时二十岁,已经成年,也亲自掌握了政权,野心勃发。
公元1064年,赵曙登基,李谅祚派使者吴宗到开封庆贺,不料吴宗出言不逊,宋朝下诏让李谅祚惩罚吴宗,可李谅祚认为使者受了大宋的批评,就是西夏受了欺负,便借机制造摩擦。但他又担心大宋停止李元昊时期谈好的岁币,因此只敢在边境小打小闹。
两年的试探,李谅祚见大宋无动于衷,于是在1066年加大了赌注。不过一交手就吃瘪,李谅祚觉得很没面子。
八月,李谅祚率步骑再攻大顺城,身披银甲,头戴毡帽,亲临阵前督战,宋军箭下如雨,他被流矢射穿铠甲,狼狈逃窜。
李谅祚吃了大亏,放言要增兵十万围大顺城。此时刚好是大宋朝廷每年发放岁币给西夏的时侯。
知延州陆诜听说李谅祚想发飙,立即釜底抽薪,扣住岁币不给。李谅祚眼巴巴地望着这笔银子,却在边境运不过来,欲哭无泪。
李谅祚这样被大宋掐住死穴,动弹不得,只得服软。九月,李谅祚派使者到大宋谢罪道:“边将擅自兴兵,被我诛杀了!我愿意息兵。”
当初李谅祚刚动手时,赵曙问韩琦怎么办?韩琦也是建议停止岁币,关闭边境贸易,派使者问罪。文彦博有些担心,怕引起后患。
韩琦不屑一顾地分析道:“李谅祚不过是一位狂童罢了,他没有李元昊的智慧谋略,况且我们边境的守备比以前牢固多了,朝廷派使者谴责他,他必然服罪!”
朝廷还没有动手,陆诜先斩后奏了。
陆诜一掐李谅祚脖子,李谅祚果然遣使向宋请求和好,赵曙听到消息后,对韩琦道:“正如爱卿所料!”于是两国关系恢复正常。
十一月,赵曙的身体又出毛病了。御医诊治后,赵曙开始服药。但是病情不见好转。一天,宰相韩琦等至寝殿问安之后退出,颖王赵顼也跟着出来,忧形于色,对韩琦道:“怎么办啊?”
韩琦庄重地对赵顼道:“愿大王日夜都不要离开皇上左右!”
赵顼奇怪地回答:“这是人子的基本责任啊!”
韩琦脸色更加严肃,盯着赵顼的眼睛道:“恐怕不仅为此!”
赵顼恍然大悟。急忙转身进寝宫而去。
到十二月,赵曙的病逐渐沉重,竟然不能完整地说话了,处理国家大事,都是用笔写在纸上。韩琦见此,对赵曙奏道:“陛下很久没有上朝视事,朝廷内外惶恐忧愁,应该早立皇太子以安众人之心!”
赵曙沉默一阵,微微点头,韩琦请赵曙御笔写出皇太子人选。赵曙拿着韩琦双手递来的朱笔,颤颤巍巍地写道:“立大大王为皇太子!”
韩琦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颖王赵顼,轻声道:“想必是颖王了,请陛下重新写清楚一些。”
赵曙又提笔在后面加了一句:“颖王顼!”
韩琦立即召翰林学士来寝宫起草册封皇太子的制书。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到御榻前听命,韩琦将赵曙写的手诏递给张方平,张方平却说不能辨认。问英宗,赵曙靠着案几嘟嘟囔囔地说,又说不清楚。
张方平进笔给赵曙再写,赵曙又伏案写道:“来日降制,立某为皇太子!”具体是谁,没写清楚。
张方平抗声道:“皇太子必是颖王,既是嫡长子而且贤明,请陛下写出他的名字。”,赵曙又吃力地加上“颖王”两字,还没放下笔,似乎意犹未尽,再加“大大王”三字。
张方平再无疑虑,退出寝殿起草制书。
公元1067年正月初八日,赵曙在福宁殿驾崩,享年三十六岁。在位仅四年,
当日,赵顼即位,后世称之为神宗。
佐料:司马光在主修《资治通鉴》之前,曾担心历代史籍浩繁,君王难以遍览,因仔细选材,以编年体,初成《通志》八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进呈英宗,引起宋英宗的高度重视。
公元1066年,英宗特意在秘阁设置修书局,让司马光接着前八卷继续修撰。可以说英宗在位四年,除了费时十八个月争论“濮议”之外,就是督促司马光做了这件事,可圈可点!
直到公元1084年,司马光前后历时十九年,全书修撰完毕,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为《资治通鉴》,并且还特意为书写了序言,自己则每天坚持阅读。
从该书的定名来看,神宗的水平非同寻常。
《资治通鉴》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的,协助修书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三人。刘恕博闻强记,对《通鉴》的讨论编次,出力最多。刘攽主修汉史、范祖禹主修唐史,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书中是非判断,则出自司马光一人之手。所以书中涉及议论,都是“臣光曰”。
附录五:宋英宗在位年号及历任宰相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四月英宗即位):韩琦、曾公亮;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韩琦、曾公亮;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韩琦、曾公亮;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韩琦、曾公亮;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神宗即位):韩琦(九月免)、曾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