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
阅读《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是德国家庭治疗大师弗里茨西蒙(Fritz.B.Simon)和他的太太,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析师克里斯特尔莱西 西蒙(Christel Rech-Simon)合著的一本书。家庭治疗的假设是,人的症状不是个人的问题,是系统的产物,很大程度上是保持系统平衡的一个解决方案。“循环”一词代表着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相互的影响,例如父母期待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明白了父母的期待,会有不一样的行为,例如接受或者反抗,而父母看到孩子的反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循环关系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
本周阅读1-20页,收获:
1、人的改变涉及什么:精神分析认为人受到无意识的制约,系统论认为人受到系统内人与人关系的制约。
2、循环提问的特点:
外部视角:指别人眼中看到的。例如让父母去设想,如果治疗师问孩子,你的父母还相爱吗?这种视角和现实咨询中使用单面镜的原理相似。
他人的猜测:询问要直截了当。
关注差异:例如案例中先生和太太对于“躁狂的抑郁”的理解不同,对于咨询什么时候开始观点不同。治疗师对于太太是否是“狂躁的抑郁”,的差别的询问,这背后是有意义的。
非常规的方向:例如问先生,如果你太太的病好一些,你们的关系是更好还是更坏?
3、系统治疗的米兰模式中间有一次暂停,结尾的干预放大招。
4、预备会谈谈论对咨询的期待,评估每个人对咨询投入的程度,分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