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图马在安第斯山》读后感

最近几年中国引进了多种略萨的作品,因此我也跟风购买了几本。但在读完本书前,我唯一看完的却是自己没有购买的《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酒吧长谈》《绿房子》《胡利娅姨妈和作家》我都只看了一部分,然后鸽掉了,这非常符合我做事情特别无头无尾的坏习惯。

这篇文章是很主观的产物,无论是表述还是文章本身都是不规范,特别啰嗦的,但是鉴于我水平有限,也就只能写成这样了,我也试图进行修改,但是越改越虚,只好暂时保持这个样子了。

一、结构

《利图马在安第斯山》故事与格局不算大,但相对于《酒吧长谈》,本书在形式上显得更为轻盈,技巧似乎更为成熟了。或者说,正是因为故事格局相对小一些,信息量少一些,因此结构上的繁复并不容易对读者造成困扰。在阅读《酒吧长谈》的时候,读者(特指我这类看书不认真的人)需要高度的投入,即使这样有可能还是会丢失不少信息,但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读者可以感到相对明晰而且流畅一些,夸张一点说,部分内容能给读者一种视觉性的享受,这是比较少见的事情。

《利图马在安第斯山》中的内容切换繁多,叙述层面的空间、时间和现实层面都在不断变幻着。书中的切换不像福克纳的部分作品那样,需要通过改变文体、使用断行或是修改字体来提示读者;也不需要像《酒吧长谈》那样进行工整的切换,因为在《酒吧长谈》中,不工整的切换会给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利图马在安第斯山》中技巧与内容无缝结合,达到了一个非常和谐的境地。

如果要对略萨的这些叙事结构做概括,我觉得用“分散式全知全能”也许可以能反映出他的一点特色,虽然叙述极其分散,但内容却异常完整丰富。

(一)叙述的时间、空间和现实层面的不断切换,在我看来至少产生了以下六种比较明显的作用。

1.通过叙述方法的不同展示叙述者形象。在书中,不少人说话都有自己的习惯用法,叙述方法区别非常明显,比如堂娜阿特利亚纳讲述故事仿佛民间说书一般,会刻意增强悬念,而且故事本身诡谲多变,因此堂娜阿特利亚纳的叙述就有了两种意义,一是具有情节推动作用,她的叙述不是忠于现实的自我陈述,而是将生活变形与夸大,将恐怖的故事灌输到酒馆的工人中,这为他们后续鼓动工人祭祀做了良好的准备。二是她的自我展示,部分展示了自身的经历、想法和文明背景,更深化了她疑神疑鬼的形象。当托马西多讲述教父如何为他们善后的经历,他却显而易见地忽视了教父的特别之处。因为他一门心思都放到了梅塞德丝身上,身为听众的利图马却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并且指出了托马西多从未思考过的一些可能。这就加深了我们对于托马西多较为单纯,把心思全部系在梅塞德丝身上的印象。由此可见,书中的叙述带有双重性质,一是推动故事情节,二是更为立体地展示叙述者竟然听众。略萨对于叙述者的控制极好,虽然叙述者跳动异常频繁,但叙述者的所知所言的范围严格限定在叙述者的经验范围内,因此每个叙述者都可以清楚地辨认出来。有些叙述者只出现过一幕,但通过他们叙述的方式和内容,读者绝对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形象。

2.叙事节奏更为多变。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基本上从头到尾只能给人一种感觉,或者说,他给读者的感受,必须能够统一到一个形象中。但是略萨的作品突破了这个限制,他可以根据叙述者本身的不同,塑造与叙述者本身性格相符的讲述方式,叙述节奏因此可以轻易变化。例如利图马不仅会要求托马西多尽量选择他感兴趣的部分来讲述,偶尔会催促他略过不重要的部分,加快讲述的节奏,甚至会因为托马西多的讲述而感到着急。因此叙述的节奏控制,不完全取决于叙述者本人的意愿,还受到故事听众的影响。因此作者便可以合理操纵多个叙述者和听众,使得叙述故事可以使用多种节奏,促使作品总体风格呈现出多样性。

3.极大地扩展了小说内容的丰富程度,略萨在书中塑造了许多的叙述者,讲述了不少人的故事,如果用全知全能的方法来叙述,许多读者会对其感到不耐烦,这是因为这些故事本身不是非常长,而且主人公之间差异巨大,大部分也只是作为背景来展示的,如果全知全能者使用一种较为统一的风格来讲述这些故事,会使得小说整体过于零碎,且无法真正展示出这些主人公的特点,严重降低这些故事给读者带来的冲击和思考。但略萨让多个故事的主人公跳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因此故事变得极为丰富和生动,虽然有些故事本身虽然依旧是主线的背景,却让人感到难以忘记。比如书中的法国旅客、环境科学家、小佩德罗以及白化病人等人的故事,他们的天真、严肃、凄苦或者是掩藏的深情等等,都跃然纸上,分外有力。

4.叙述者独立性的增强,使得故事更为复杂。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一般都只会给我们讲述正确的故事,他的作用便是如此,这个叙述者不怎么敢欺骗他的读者,也很少讲述一个不够清晰的故事,他更多的是通过巧妙地处理信息,来造成阅读的紧张感。双城记中德法奇太太一心想要杀掉露西,这个信息叙述者已经提前很久透漏了,因此读者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露西的安全感到担忧,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信息前置;信息后置则是故事中突然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读者依据已有的信息,也许会感到一头雾水,也许隐约有猜测,但是叙述者要到事情发生后才出来揭开谜底(当然,信息前置什么之类的说法是我自己瞎编的,叙事学内对这种问题应该有更为系统的定义和分析,但是我没有学过,所以使用了自己的方法来表述,大概意思应该没有严重的错误)。现代的小说家发展了这个技巧,更喜欢用悬置与隐藏手法,或者采用不可靠叙述,通常这类故事需要读者参与才算是完整。

书中堂娜阿特利亚纳的叙述经常发生转变,套用略萨在别处讲到的,从“现实层面”转换到了“一个由想象、内心的恐怖和人类灵魂中的阴暗的本能组成的大杂烩”。所有的读者都会很清楚,堂娜阿特利亚纳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在她的叙述中,现实层面和幻想层面不断交替,现实中的许多事情明显遭到了有目的或者是无意识的变幻。当读者意识到她的叙述不可靠时,自然就会开始反推与还原,力图去掉故事中的不合理与鬼神因素,找出每个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分界点,找出每一次真实与虚假变化的手段。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会让读者非常细致地参与阅读和思考,因此读者被拉进了略萨创造的虚构世界,即使我们都知道这是虚构的,但是我们也希望在虚构中找出真相。

这看起来和其他的小说中使用的不可靠叙述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但是我认为这是更为激进的运用。首先是因为略萨强化了叙述主体的独立性,减弱了对比,使得堂娜阿特利亚纳的故事不能轻易被其他叙述者/文本所驳斥或证明,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可以从内容层面明确判定其叙述不可靠,但是我们无法从其他叙述者提供的信息来还原故事,因为其他叙述者信息也不全,而且未必可靠,所以部分故事的真相根本无法被读者确认。其次,一般的不可靠叙述者扭曲事实的原因,总是一部分可见的,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身份、道德和情感,因此主要是功能性质的,比如林.拉德纳的《理发》;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的记忆和讲述有问题,这类大约是功能性兼情节性的,比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但是堂娜阿特利亚纳的不可靠叙述原因就无法准确辨别,哪些事实遭到了严重的扭曲也无法辨别。从情节上来讲,她的故事充满了鬼神,更要命的是,这个故事还只有她一个人在讲,这就让读者很难摸清头脑了。仔细且对秘鲁的文化及历史有了解的读者,也许能够通过对类似的故事进行分析(比如,读者可以通过秘鲁传说中类似拦路鬼的故事,以及拦路鬼故事的真相来进行对比),考虑到堂娜阿特利亚纳受秘鲁的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可以确定她纳扭曲事实所使用的方法是具有传统渊源或者说现实依据的,这样也许能找出合理的方法来解释她叙述出来的故事,但读者始终无法确认堂娜阿特利亚纳故事的真实面貌。

5.修改了听众的功能。在全知全能的叙事中,并不是没有听众,实际上听众的设置是很古老的手段。我不知道最初是哪些作品开始关注到听众,但像《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听众就可以通过对故事进行评判来展示自己,而且还会成为叙述者以讲述故事,不过这里听众至少还有两个缺点,首先是听众本身无法真正打断叙述,而且听众本身的变化确实不够丰富。《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已经可以对桑丘的讲述方式和内容进行评论、补充以及更重要的——打断,不过像牧羊女托拉尔瓦这个故事本身无法继续讲下去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桑丘自己。

略萨进一步发展了塞万提斯的技巧,一是将故事进行细致的拆分,让一个完整的故事无法一次性讲完,使得该故事的听众会根据故事的阶段性内容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极大地强化了故事的功能性质。略萨将托马西多的爱情故事切割成了碎片,使故事的推进与利图马调查失踪这个故事的发展保持一致(塞林格的短篇小说《笑面人》也用了这种结构,但是略萨在这种结构的使用上更胜一筹)。在利图马的故事线中,他本想与堂娜阿特利亚纳进行一次严肃的约谈,但是阿特利亚纳看了托马西多的手相,并发表了模糊但指向托马西多爱情的结论。利图马凭借他目前从托马西多那里听到的阶段性故事,无法对这个结论进行证伪或者是证实,因此这不仅让托马西多有点不知所措,甚至还使利图马的信心略微受挫,此次询问就此失败。这就不仅是《笑面人》中那种较为一致的双故事对位了,而是故事在不断影响听众的选择和决定。

二是不断颠倒叙述者与听众的身份,使得故事线交织更为紧密。在以前的叙述中,故事基本上一次性讲完的,在讲述过程中,叙述者与听众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在结束叙述之后,这种主次关系便完结。不过以前的这类关系无论是保持还是完结,都比较机械。但是考虑到略萨已经拆分了故事,因此叙述者与听众的身份就可以不断变化,故事线交织就可以更为紧密。托马西多是他自己的爱情故事的讲述者,但在利图马讲述调查中了解到的酒馆的主人迪奥尼西欧、是堂娜阿特利亚纳或者是秋恩加的故事的时候,他成为了听众。不过利图马作为叙述者的身份一直不显,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利图马的叙述采取的更多是转述视角,且未被拆开,这里的手法非常传统,反倒是让读者不能第一时间发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哎呀,班长,您是不是还要对我们讲什么酒馆老板的母亲被雷击死了?”这种话语中找出利图马作为叙述者的痕迹。第二个原因是托马西多拒绝与利图马谈论太多其他的故事或者是看法,他直言不讳地对利图马说到:“您以为我在听您的话,可是我并不在这里”,他一门心思都在关注自己的爱情,对于许多发生的事情不以为意。最后一个原因是,涉及到梅塞迪丝的部分,利图马则因为信息不足,只能讲出一点点消息,甚至都算不上完整的故事。但是总体看来,两条故事线的叙述者与听众不断颠倒,因此双方不断互相影响,还是比较清晰可见。但是考虑到托马西多故事线本身的原因,他受到利图马叙述内容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6. 一定程度上画面质感

略萨的这本小说在某些地方会让读者轻易产生一种画面感。我不是很确定这种感觉是如何形成的,但我觉得应该和略萨的技巧本身有一定关系。为了使得每一次叙述切换都变得更为容易识别,切换都必须变得有意义,要么是逻辑或者是内容上的某处已经比较完整,因此可以切开;要么就是某一幕已经成型,因此可以切开。由于读者需要去快速辨别这些切开的地方,就需要依靠想象力维持某些场景,保证不会轻易受到转换的影响,以保持阅读的流畅,最终读者脑海中会自然而被动地浮现出画面。最为明显的还是托马西多讲述的爱情故事,无论爱情故事本身,还是利图马和托马西多在现实中交谈的场景,都非常容易产生画面感。但按照书中的结构和推进方式,把故事用影视呈现出来,也许又会比较奇怪,阅读产生的画面感真的不是容易描述。

(二)采用上述叙事结构的原因

我们一般认为全知全能是现实主义,或者说,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特别喜欢使用的手法,这种叙事结构在20世纪却遭到了不少批评。但略萨用这个全知全能叙事的时候,他并不介意,也不考虑所谓的合理性。他想要告诉我们的,或者说他觉得需要在某处告知读者的,他就借用人物(在其他的作品中,还有广播、报纸、公文、讣告之类的)叙述出来。拉美的文学,从一开始就有浓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个传统。而且他不断在结构和叙事上创新,以激情和技巧,在书写着更符合现代需求的现实主义故事。在书里,民间传说,恐怖故事,爱情故事,黑帮故事,革命故事,一切都被略萨轻松地融汇到一起,一起为我们展示出秘鲁的一角,构造出他心目中的“总体小说”,让我们得以窥见秘鲁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挣扎和前行。

秘鲁这类拉美国家,文明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在书中,资本主义文明,不完善的赤色分子,民族主义情绪、长久以来存在的迷信与宗教因素同时并存在这个狭小的营地里。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在海滨生长起来的利图马来进行叙述,无论隐含作者本人出现多少次,做多少弥补,都不能真正讲述各类故事,没有办法直观准确地展示出秘鲁的各类人物。为了展示更为全面的内容,他选择让人们自己来讲述,叙述视角自然就分散和多变了。其实多视角叙述,也暗指了各类文明的不相通。

至于光辉道路,全书没有任何一处是以他们的视角来进行叙事的,我估计也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光辉道路本身只是一个恐怖的背景,因此也不应该被过分推到读者前面;二是在这本书中,没有仔细描述他们的需要,就和许多国家发生的半吊子赤色革命一样,他们没啥区分度,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没有什么是本土的,除了恐怖和对血的需求,因此也就不值得详细书写。

(三)故事线的三线并行结构

书中托马西多是上行的故事线,堂娜阿特利亚纳是平稳的故事线,利图马是不断下行的故事线。

托马西多天真过头,道德感相对不完善。但整本书中,他的部分都是向上走的,甚至带有一种浪漫的传奇色彩,简直就像是童话故事,或者说,一个二十世纪拉美版的骑士小说,仿佛一位天真的中世纪骑士,在20世纪的秘鲁出现了。虽然怀揣着不合时宜的想法,但他却有些戏剧性地逢凶化吉,甚至经过了考验,最终得偿所愿,这是一个略戏谑化,暗含讽刺,但是又还是有点小惊喜的故事。其中部分情节也显示了这故事本身不是那么完美,但读者可以不必深究,至少让其保持体面与合理。

利图马和托马西多有些不同,他作为一个道德相对完善的,经验更为丰富的士官,但内心的世界却难免有些空虚,没有托马西多那么幸运,能够找到生活的真爱,找到充斥他生活的意义。他的生活只是所有既不幸运,也并非不幸的人的简单缩影。不过他的童年至少还是完整的,青年时期也算是快活,在海滨城市生活和工作都算是顺利,当他来到安第斯山中,见证了一系列以前难以想象的事情,最后他念念不忘那位小佩德罗(其实这个念念不忘,我们都很难分清楚到底是出于道德因素还是好奇心),执意找出真相,即使在最终已经要撤离,营地的工人已经离开的时候,却最终找到的真相只是深不可见的黑暗,他强烈地感到自己无法面对周围的人类,高耸的安第斯山掩埋的纯粹是吃人的深渊,这是一个明显的下行结构。最后两位宪兵的调令也在强调并深化这个结构,托马西多将回到利图马故乡所在,一个海滨城市;而利图马将去到原始森林,也许他将看到另一个深渊。

还有一直很平稳的主线,那就是堂娜阿特利亚纳的主线。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她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堂娜阿特利亚纳的童年并不幸福,她的童年差不多是一些民间迷信与现实惨剧的混合。当她开始逐渐年长,她的生活也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她依旧是和这些鬼神打交道,依旧是在见证并促成这些惨剧。文明的春风并不能真正吹到她这里来,即使文明的事物来到这里也被刻意扭曲和污染,因此她顽固的一生,就像是秘鲁古老而腐朽的某些文化的载体,文化没有进化,载体自然和安第斯山脉一样岿然不动。

二、主旨

(一)一个团体的建立

一个非常凑巧的事情是,在我看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的时候,我偶然瞥见了一个朊病毒的简单科普视频,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结尾,那感觉简直无法描述。

许多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人虽然是一种大自然里面生活的动物,又有非自然的理性与情感。在书中,工人们只能像动物一样工作,他们的情感和理智需求无人关注。因此堂娜阿特利亚纳等人趁虚而入,使用古老的传说与酒精来唤起所有人的迷诳与祭祀的需求。迷诳使得他们像酒神的信徒在祭祀时撕裂酒神一样,他们也在迷诳中撕裂他人,同时他们也在迷诳中与他人苟合,却忘却他人和自我。祭祀的现实的意义则是,满足他们动物般趋吉避凶的本能需求,保证他们自己的生存。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远离恐惧与悲惨的现实,与周围的人达成一致;希望与依靠的安第斯山达成一致,使得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希望与这自然达成一致,减少鬼神与其他不安因素的侵扰。

祭祀这种行为从人类的开端也许就存在,到现在依旧在不少地方理所应当地存在着,即使从来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表明祭祀和巫术成功过,但他们使人们被虚假地联结在一起,短暂地抛弃掉自我意识与感受的功效确实是明显的,“人无法静态地生活,因为他内在的冲突趋势他去寻求一种心理平衡,一种新的和谐,以替代那种已经失去的与自然合一的动物性的和谐”,因此迪奥尼西欧甚至会说:“动物比您和我都幸福……没有思想,不为任何事操心,而我们有操心事,我们很痛苦”的话。当这些人清醒过来时,会受到自身道德的强烈谴责,“还有,我现在都害怕睡觉了……我变得胆小如鼠,我从来没有这样过。可是,一个人能同睡梦争斗吗?我不喝酒,就噩梦不断。”在无法逃避的,无法容忍的错误面前,他们选择了退化,一是通过酒精让自己变得更为麻木,使自己退化到意识紊乱的状态,二是他与周围的其他人形成更为稳定的团体。这是一个凝结力极强的团体,同时我还猜测,圈子里的人为了减少自己所受的谴责,还会扩大自己的外延,将参与和痛苦分润给更多的人。这个整体是排外但又渴望他人参与的,不过没有完整的参与他们的祭祀行为,就无法获得他们的秘密。所以在这个团体因为泥石流完全崩溃前,利图马基本无法从他们那里打听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有效信息。

(二)文明的并存沟通与发展

月光下的安第斯山脉是美丽的,即使已经发生过许多惨绝人寰的事情,即使上面已经死掉了过多的人,山脉本身并无善恶,但山脉的确象征着一个难以跨越的隔阂。略萨展示了生态环境科学家如何深入,如何试图去认识和理解山脉的文明,但是她非常无意义地就死掉了,探索及改造非常轻而易举地就失败了。斯蒂姆森教授对秘鲁文化非常了解,是一个秘鲁狂,可是他们也许更为关注历史或者是哪些难以解释的迷,而非秘鲁的现实问题。而且略萨没有在书中展示山脉中的人如何走出来,虽然托马西多一直说他是山脉的人,但是他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城镇开展的。作者着重展示的是山里文明的顽固,而非展示互相沟通的美妙未来。来自海滨的利图马就从未真正能够和山中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利图马最后与钻工的谈话,篇幅就是比较长的了,但这并非对等的沟通,而是利图马在单方面套话,在挖掘这个心态失衡的钻工的内心深处的隐秘。同理,与其他任何山中的人,利图马更多地都是为了办案,不存在什么平等深入的沟通。并且山中的人也在拒绝利图马这个外来户,利图马也没有办法弄明白这些人的真正想法。

作者在书中呈现出了多种文明,资本主义化的海滨文明,源远流长的封建迷信,稚嫩暴戾的光辉道路,多种混乱的因素在秘鲁同时存在着,而且相互敌对,互相迫害。海滨文化出生的利图马对于光辉道路还是比较害怕,而且非常讨厌封建迷信,但是有时候竟然也会对他们感到不确定;封建迷信分子也害怕光辉道路,也拒绝接受现代文明;而光辉道路则是面对其他人杀之后快。文明之间的吸收、共存、发展到底该怎么处理呢?真正的多元化是不是可能的呢?书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是暗示,但是总体基调还是否定的。也许略萨是有想法和雄心壮志的,他曾经非常严肃地参与总统竞选,想要通过自己的政治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但他没能成功当选。

考虑到现在某些邪教还能肆虐,某些简单的反智主义横行,某些地方民粹主义屡禁不绝,甚至开始死灰复燃,虽然我们可以确定,这些情况相较于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必须得承认,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短时间内也不能解决这些文明中的糟粕。随着文明的发展,文化和亚文化的类型估计还会不断增多,所以真正的多元化是有可能的么?谁能给我们一个答案呢?

三、结语

《利图马在安第斯山》也许不是略萨最好的作品,但也绝对是高水平的作品。技巧的挥洒自如,深藏的是对秘鲁现实的忧患和深思。有些作家一昧追求新技巧,但是技巧不是为了书写新的现实而被人创造出来的么?没有对现实的深入思考,没有对现实变化的准确认知和敏锐感受,不能把握时代的新需求,怎么可能产生新的技巧。因此反倒是略萨这类一直书写现实的作家,技巧在一直进步和调整着。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越发佩服这些愿意将自身精力投身到严肃现实的作家,越发相信深掘现实的作品会有着丰富的生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哈哈哈
    夜车miss阅读 106评论 0 0
  • 有的歌好像是不会过时的。 记得有一次在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地铁一号线上,我被贴在了车厢壁上,旁边是一对情侣。 男生用...
    一肚子小事阅读 1,457评论 8 23
  • 从前的村庄 一条河、一丛房 中间隔开两个人并肩的路 奶奶在河边洗衣服 妈妈在门口望着我 我和小伙伴 正在路的这头 ...
    野孤蝉阅读 163评论 0 0
  • 文|素馅丸子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锅饭”成了贬义词。直至再次吃到,才又回想起记忆中的味道。 01 小时候,每逢谁家...
    素馅丸子阅读 2,073评论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