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电视剧很火,经常霸占话题热榜,名叫《鹤唳华亭》,传说剧集中有非常多的神转折。读书君还没有看剧,只是这名字让人一见难忘。
查了一下,《鹤唳华亭》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背景设定为架空,那大概跟历史上“华亭鹤唳”的典故没有什么关系?
“华亭鹤唳”是个成语,跟西晋时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有关。李白在其著名组诗《行路难》里还曾用过这个典故,用以表明对身在仕途应当如何取舍的态度。
陆机是陆逊之孙、陆抗之子,与弟弟陆云都非常才华,两人入洛时,文才倾动一时。在他入洛前,与陆云居于华亭,十年闭门读书。后投身仕途,最后遭谗害,临终前发出感叹:“华亭的鹤鸣声,哪还能够再听得到呢?”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所以成语“华亭鹤唳”表达的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追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也暗含了一种仕途艰险、抽身恨晚的情感在其中。
无独有偶,历史上还有一个人的临终遗言跟陆机的非常相似,那就是在秦灭六国的进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作用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李斯与赵高扶植秦二世,最后为赵高所害。
李斯与其次子一同被押解,临刑前他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去追逐野兔,又如何能办得到呢!”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又: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上蔡,是李斯的故乡。你看,权倾一时的人物在临死前,他所回望的、留恋的不是官场上的权谋争斗,而是这样平常的不可再来的日常生活。所以,人们也用“上蔡苍鹰”“东门黄犬”来表达为官遭祸、抽身太迟的含义。
再说李白。李白原本用世心很强烈,他很想在仕途上大有一番作为,但在长安入仕后,并没有受到玄宗皇帝的重用,还被权臣所诽谤排挤,自认为的满腔才能无处得抒,其内心郁闷可知。
两年后,李白被“赐金放还”,在遭遇仕途艰难后,离开长安之际,他写下著名的组诗《行路难》,抒发自己内心不得志、仕途艰难。
在这首组诗的第三首中,就用到了华亭鹤唳和上蔡苍鹰这两个典故:
行路难·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在这首诗里,李白用到了很多典故,可以看出他遭遇仕途挫败后此时对从仕的态度,首先他并不赞成许由和伯夷叔齐的弃世隐居,认为人应该韬光养晦,不务清高之虚名;其次他也看到了历史上那些功成未退而殒命的人:陆机想要再听一听华亭的鹤鸣声是不可能的了,李斯想要再至上蔡而逐狡兔也是办不到的。
所以他此时赞同的是像张翰这样的功成身退,及时抽身的态度。李白又回到了现世黑暗,不如及时一杯酒的态度上来:“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张翰常任性纵酒,有人劝他莫纵意,还是要为死后的名声想一想,张翰却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张翰追求适意,不求身后留名,但他的鲈鱼与莼菜、秋风与酒,却永久地留在了古典文学的诗意世界里。
再回看李白更为有名的《行路难》前两首,其一写——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纵世事多艰,但李白在诗中仍书写了昂扬之气,相信理想抱负会有实现的一天。
其二结尾写——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既然怀才不遇,没有其他路可以走,那我就不如走了吧!当然,李白在这里的归去,只是指离开长安,并非要退隐。
而在这第三首里,他则频繁用典,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表明自己的人生哲学。
世道艰难时,退而归隐非他所愿,进却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入世出世皆是两难。
面对这个千古难题,到底该如何选?多少人纠结了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