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腾讯科技频道著作完成的,更像是一个行业报告和分析。胜在浅显易懂,让我这个小白也能够一口气读完,并从中受益。本书对各个行业领域的分析,精准到位,让我这个思维几乎已经停滞但又积极渴望进步的人受到了很多启发,原来思考有这么多的角度和模式。
移动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谁能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商业规则,必将成为最终的赢家。互联网将行业壁垒打得粉碎,传统行业也并非毫无触动,也在提升自己,于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互融合,这就是跨界。
在过去,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营销:搜索营销,BBS营销,博客营销,社会化营销,门户营销,电子商务,等等。在未来,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将会慢慢消失,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完全互联网化了。这被称为跨界的融合。
互联网用户的普及,设备的更新换代,为跨界的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国外的模式复制过来,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土化,正伴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加速展开,为跨界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移动互联网造就了很多不一样的商业机会,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成为了跨界的引爆点。
从商业角度来讲,大致有以下几种商业形态:
1. 娱乐经济:主要就是游戏,收费下载,广告营收,虚拟商品销售;
2. 移动广告
3. 移动商务
4. 移动社交:本身超出商业逻辑,最终的商业落脚点应该是虚拟物品买卖和移动广告,附带移动商务。
跨界带来了各个行业的整合与重塑。Offline抓住了跨界的机遇,将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比如南航公众账号,招行公众账号等等,但他们并不是把业务核心搬到了微信上,而只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成本。未来10多年,将会是传统行业大升级的年代,有些商业组织会垮掉,有些会崛起。
1. O2O 团购大战和打车软件大战共同催醒了O2O。
团购网站为什么会很快夭折?
与其说团购网站是一种电子商务,不如说是一种广告平台。这些站点的商家,无非是为了促销和甩卖。促销行为是亏本的,这就意味着任何商家不会频繁促销。再看甩卖,一般甩卖的是尾货过时货或者无法存储的商品,同样讲究速度。既然是快速打开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快速两个字。整个广告业都在讲精准投放。精准投放一来可以降低成本,避免毫无意义的覆盖,二来速度够快,能够迅速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快速的前提是精准。而团购网站,除了发一堆垃圾邮件以外,毫无精准可言。靠高额的广告收入来带动自己的访问量,用巨大但却很粗放的流量来塑造自己的商业价值,很难持久。
打车软件大战为何而来?
打车软件的背后,是支付手段,腾讯和阿里巴巴愿意花费重金投入,只有一个原因,发展自己的支付用户。所谓O2O领域中,支付环节是咽喉,一旦在支付环节上占优势,便触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门。同时 ,打车软件,有两个利益相关者,出租车服务提供者和乘客。出租车这个行业有极高的壁垒,这意味着供<求,供给方就会比较强势。
大众点评为何选择腾讯?
大众点评是有名的慢公司,腾讯对大众点评进行大手笔投资,但不谋求控制地位,本身又没有强大的O2O业务,成为了大众点评最终选择腾讯的关键因素。餐饮市场的两个利益相关者,饭店和食客。餐饮市场完全没有进入壁垒,造成了供>求的局面,向攻击者收取营销费用作自己的收入,完全有可能。大众点评借助腾讯的支付平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只是导购,交易与它无关。大众点评意图通过引入腾讯的交易手段,从而发展起自己的数据库,最终为餐饮行业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营销指导,这又将是一条盈利路径。
2. 在线教育
教育行业成本高,门槛不低,在线教育能够降低成本,降低获取教育内容的门槛。但教育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他是无法试错的选择。尤其是幼中小阶段,这意味着家长们对质量的要求远远超过对价格的要求。教育资源的掌控,也就成为了教育企业的命脉。
阿里巴巴的优势在于支付体系,百度在于流量分发,腾讯在于社交网络。BAT都在涉足教育领域。
3.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金融产品销售渠道业务,互联网信贷,众筹模式这四种方式。起于线上支付,大热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销售,主要还是低端用户。真正存在生命力的是P2P,能够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难题在于企业征信。
4. 小米和格力的世纪之赌
与其说是小米与格力的赌,不如说是传统制造业也互联网行业之赌。格力特征非常明显,产品单一化,渠道不走代理,采用专卖店模式。这两点,小米有相似之处。但格力注重技术,小米注重用户体验。从表面上看,产品质量如何,才是根本,但后者的方式更适合今天这个时代。
不知道自家的用户是谁,是互联网时代商业组织最大的危险。互联网第一个击溃的行业,传统媒体业,就输在了这头。小米和格力都是专卖,掌握了自己的用户。小米核心是手机,但也涉足电视,路由器,小米盒子等领域,手机是家用设备的核心。从掌握用户——用户行为——用户关系这条路径上看,小米未来增值的空间更大。不过格力还有一张王牌,ToB市场。
其实互联网并不会大规模的终结什么产业,它会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和可能性,继续改变制造业。
5. 在线旅游
在线旅游业已呈现井喷势态,模式也更加多元化。携程经历了从互联网公司到非互联网公司又回到互联网公司的转变。刚开始依靠强大的地推团队,收获了不好用户,用劳动力密集型的作业方式来拓展市场。后来甩掉包袱,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当下的在线旅游,份额最大的依然是机票售卖,其次才是酒店和度假产品。携程在途牛上市之前入股了途牛,看好了途牛在在线悠闲领域的地位。
6. 视频
在线视频的主要玩家包括了传统的制片发行方,传统电视台,视频网站还有些别的相关方。继电脑,手机,平板后的电视机智能化,让巨头们趋之若鹜。BAT都入局了在线视频领域。他们在流量,资本和窗口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网络巨头强大的媒体属性,为电影业电视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同时,互联网一直距离资本最近,又不缺钱,还有更强的吸引资金的能力。
7. 运营商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
互联网浪潮中,传统运营商很难独善其身。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正在各显神通,差异化,定制化,增值服务是虚拟运营商的三大法宝,但无论怎么玩,虚拟运营商的根子,还是在传统运营商。真正让运营商受到威胁的,并非虚拟运营商,而是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OTT业务增加了运营商管道化的风险。
8. 智能硬件
各种各样的工具被发明的结果,就是人越来越外部化的过程。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均已进军智能硬件市场。
9. 汽车业
易车网和汽车之家两大巨头,主要做的都是内容加广告的生意,真正意义上的线上卖车,并不是主要营收。汽车厂商的集中化,垄断化,使得汽车电商暂时无法形成一定的突破。汽车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或许会是一个突破口。还有智能汽车,未来势必会大范围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传统互联网生态正向移动互联网逐次转移,移动服务的机会也才刚刚开始。渠道也开始向平台转化。所谓平台,需要四个元素,海量端点,统一运营规则,吸聚和重组。当一个平台将海量信息重组得更好,被高频使用时,入口便产生了,比如微信。
满足需求还是满足解决方案?
颠覆式创新满足的是需求,给供给者提出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由用户来提解决方案。这件事的风险在于,要说服用户摒弃固有的解决方案,如果还需要用户苦苦学习,用户的惯性会让他摈弃这种方式。
当稀缺资源被线下传统企业掌握后,撼动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好的方式和路径是合作。
一说起互联网思维,基因,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免费,基于庞大的用户量,再慢慢折腾商业模式。其实互联网思维并不等于免费。如何推广,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互联网思维和基因,和收费免费都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控制住成本升高的速度,快速铺货,快速建立壁垒,这才是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