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金融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很危险。
继续进行金融部分的学习。
今天我们进入风险部分:庞氏骗局及互联网金融。
P2P跑路潮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它给我们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也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无奈,人性的贪婪无法根除,以后类似这些事情,还是会不断上演,想到这点,真心感到可悲之极。
二、庞氏骗局
概念: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指那些通过金字塔式扩张,用后入者的本金,伪装成先入者的收益,不断滚雪球的一种骗局,俗称“拆东墙补西墙”。
它是万骗之祖,因为它能把每一个参与者变成合谋。
案例:
庞奇,意国人。伪造罪在加拿大坐过牢,走私人口在美国蹲过监。
1919年,庞奇移居波士顿,借米国人对金融没概念,宣称把欧洲的邮政票据卖给美国赚钱。起初,米国人将信将疑。庞奇抛出诱饵,所有投资,45天之内,50%的回报;90天之内,翻番。在这个巨大诱惑下,开始有“投资者”尝试性地投了钱。没想到,真的拿到了回报。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一年多,4万人成为庞奇的投资者,他们把庞奇奉为“商业巨鳄”。庞奇也因此获得了巨额财富,住上了别墅,消费名贵的西装、皮鞋、镶金的拐杖、昂贵的首饰,镶着钻石的烟斗等等。
但最终,他被揭穿,事实上他只买过两张邮政票据,前面所有“投资者”的收益,都是后来“投资者”的本金。
1920年,庞奇破产了,被判了5年,并连带5家银行倒闭,大量所谓投资人,血本无归。
- 庞氏骗局的可怕之处在于:巧妙地让所有获得阶段性回报的参与者,都变成了这个骗局的合谋,疯狂拉人入局,直到无人可拉,资金链破裂,骗局败露。
小结:怎样识破庞氏骗局?
-
1、对所有号称没有风险,但年收益超过8%的项目,都要心存警惕;
-
2、有巨额收益,但自己不卖房子卖地,却掏心掏肺拉你加入的,基本都是骗局。
-
3、庞氏骗局不一定有筹划者。经济泡沫,就是没有策划者的,自发性庞氏骗局。
你看中的是钱的收益,而骗子看中的却是你的本金。
你一定要有一双慧眼,看透骗局,不要让辛苦所得,血本无归。
三、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买卖
概念: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就是拥有更高效的“风险买卖”模型的金融。金融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只是自大到自己可以藐视本质的人越来越多。
两个应用案例:
1、如果微信也做P2P。
1万元,年化利率8%,借10天,按天计息。
10天之后,如果我不还,既然我已经授权,微信就给我经常联系的20个好友发送信息:力仁啊,借了我们公司1万元,现在还没还,你们能帮我提醒他一下让他还钱吗?
这样一来,我就紧张了,因为这20个人里边可能有我的亲友,客户,领导等等。什么是信用?这就是信用。因为这些是我最不想失信的人。
每个风险,都有它的价格。
2、按公里数买保险。
有一种设备:OBD,放在车里,可以检测你的行车数据和开车习惯。
由此来根据数据,用一套更好的更有效的“风险买卖”模型,把我行车的风险买走。
我因此更省钱,你因此更赚钱。
小结:金融的本质
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买卖。
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或者科技金融,或者任何一种“新金融”,都应该基于更高效的“风险买卖”模型。
否则,不管它叫什么,都是死路一条。
案例练习:
1、金融的本质是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需要遵循这个本质,否则会付出严重代价。
首先,风险识别主要就是识别融资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主要通过他的资产情况和收入情况来判断,还款意愿主要通过他的信用记录来判断,如果融资人的资产情况和信用记录都良好,就可以考虑给他融资。
但是为了防止未来无法预见事情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增信手段,增信手段主要包括抵押、质押和第三方担保,抵押的是资产,比如房产、土地,质押的权利,比如收费权、股权。
刘润老师在讲到微信融资的时候,把和融资人沟通最密切的20个人的沟通权利进行质押真是一个好办法,是质押权的一个创新,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融资人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而这一点金融机构在风险识别阶段已经做过,所以,确实是个好办法。
2、阿里的“芝麻信用”:构建好了数据模型后,应用场景也展开了。
我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做得最好的是阿里“芝麻信用”,利用大数据从身份特征、履约能力、信用历史、人脉关系、行为偏好五个维度综合评分,高效地解决了普通人、商户信用评价问题。并以芝麻信用作为风险定价依据开展面向个人和商户的金融服务。
3、追逐概念的表象,只会随之潮起潮落。一定要理解它的本质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的问题,对更多人有益,它的价值往往就越大,事业的疆域就会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