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推文,大致意思是说: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反观自己的成长史,确实很多领悟和方法都来自书籍。于是,开始决定囤书,为女儿豆豆打造自己的“学区房”;于是,开始决定写读后感,虽然没什么文笔,也是对自己“书房”的纪念和致敬!
当当618大促,选了一大堆书,有部分是看过准备囤书的,有部分是今年的阅读计划。选书时思考再三,不能总是打鸡血上进的书吧,也得来点生活调味品,于是,选了本瑜伽的、又选了这本护肤的,厨艺的思考再三放下了。瑜伽和护肤是这两年生活中一直在做的,或许大家觉得这种东西看书有点“书犊头”(无锡话书呆子的意思),然而在两三年的跟风实践后,我突然很想看看业界大师们的著作。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这本书,收获还是挺多的,起码几年内我觉得我不用刻意再去研究这些了。记得年前上过一节护肤微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老师说每天早上做一个护肤水面膜。那会儿正好是深秋初冬,我的皮肤最差最差的时段,人总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行动力更强一些。于是,我严格按照要求做了一个月的水膜,效果异常的好!在这本书中,佐伯千津老师也强调了水膜的重要性,而且她更是强调早晚都要做。不过两个老师时间有出入,微课说10分钟,书中说3分钟。这个还有待日后实践调研考证。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颠覆了传统对肌肤的分类:干性肌肤、油性肌肤、混合型肌肤、敏感型肌肤,而是通过肌肤会出现的问题分为四季烦恼型。其实我觉得本质没啥大差,只是佐伯千津老师的分类会通过当季肌肤出现的问题给出一系列的问答,从而判别肌肤类型,这对于我这种菜鸟选手来说,还是挺实用的。
至于四种问题的解决之道,大差不差,主要还是护肤品的选择上有区别,流程的话都基本一致。这个跟之前微课老师以及网上的一些也基本是无出入的,大致为:
一、清洁:清洁的话佐伯千津老师推荐早上清水,晚上卸妆乳/霜(看肌肤而定),完全没了洗面奶的事儿。鉴于我一直用的卸妆油,所以没有实践经验。
二、护肤水面膜:佐伯千津老师的自制面膜比微课的复杂,我就按照微课老师的网上买了些一次性纸面膜泡护肤水,杠杠的。
三、精华液:涂完用温热的手捂一会儿;3天到一周可换不同精华液更有效。
四、乳液/乳霜:我经常跳过的一步,因为怕油腻。结果佐伯千津老师说没“加盖”,哈哈。
五、眼霜:这一篇亮点是用和眼泪成分一样的眼药水除污垢,我眼睛不太好,很想实践一下。
六、粉底/防晒:防晒总是容易被忽略啊
另外重点是:以上步骤每隔3分钟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涂抹的充分吸收。
还有一些冷敷、热敷、祛斑、脚部护理、手部护理、颈部护理、头皮护理、唇部护理,书中都有很细致的图文解说,有兴趣的姐妹们可以自己看看,很实用。
最后的最后,佐伯老师书中说不老秘籍是:兴趣!行动力!心跳不已的体验!
相信这是任何领域都可以用的成功秘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