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很深了。
敲过零点的钟声,今天是我独自来到大连打拼的第48天。
“何というかな”,是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逐渐碎裂成片,所以我喜欢这句话。我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思考出完整却繁复的说明。
许多人对我说,这是碎片化的时代,所以你也要学会让自己碎裂,把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分解,因为没人有耐心听你讲长篇大论,尽管,它们是值得的。
可我不信,也不愿做出改变。但我终究还是败给了社会的浪潮,巨浪之下的高强水压,把我挤的粉碎。
某一天,有朋友发消息给我。
她说我曾经为喜爱的艺人挥毫而下的文字,时隔两年,有人还在怀念。
于是我翻回我的过去,打开尘封的记忆和紧闭的心门。
我曾经写下许多文字,那些花费了我时间、但满载我心意的词句,到现在摸起来仿佛还温热。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从未体会过三月的春天。所以从来只在笔下文字中,春过秋转,才见过冬夏一般皆无寒。
可现在的我,已许久再未碰过文字,那一笔一划都变得陌生。我就像是凉薄的过客,看着曾经的思绪漫天飞散,最后它们钻进风里,也坠入水底,也化作分子大小,不知所踪。
再一次看过来时的路,才察觉人生多变,原来真的不是自己可控。
我看着陌生的人为我的文字感动,看见他们因我的文字而变得更好,这时候帆问我:要不要回归一下,我也很喜欢你的文字。
我想,过去了的事情,大抵是回不去的。
她说,那就把它当做一段美好的回忆吧,希望你想起来的时候不要感觉后悔。
帆,她是我该感谢的人。温暖与这些记忆交织缠绕在一起,温度加倍,热了我的心。
我已经,不会再觉得大连的海风吹的寒冷了。
可是我时至现在,依然徘徊在碎裂和完整之中,矛盾至极。如同被流放到时间边际、宇宙的裂缝的人,一边迷茫着不断徘徊,一边因无法逃离而害怕。而这样的恐惧和不安定,比黑洞吸力更可怕,它让我似完整又非完整。
写到这里,我已经舍不得停笔,继续说下去吧,黑夜吞没了悉数的世界,还在倾听孤独的声音。
如果没有记错,那是大三的时候。室友到大连考N2,考点是大连外国语大学。她千里迢迢从长春坐高铁出发,到了大连,她说:大外怎么像在山里,校园里树也很多。
我一直向往大外这所学校,所以无论如何,我总会想出说辞来为它正名。那时我想,或许因为搞文学的人,心灵纯净,所以总是这样远离都市,隐于山林。
一年以后,我来到大连,这像是一座坐落在山峰丘陵的城市。接连不断的坡路,还有随处可见的小山、峰岭。
我就这样背着行囊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那天我们同行三人在七贤岭等公交,我跨上站台的那一刻,看到站台后面的祖孙牵着手,笑得很幸福。在回酒店的路上,路过科技感十足的写字楼楼群,大批的年轻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步履匆匆,结束了在名叫工作的迷宫里一整天的“奔波”。
开始实习后,我也会在很晚很晚才出公司的门。关掉灯,关掉没什么用的空调,长舒一口气,烦恼和心累就都抛在了身后,被我关在会议室里。
附近的公交车站点冷风呼啸,九十点钟天很黑,站点大屏里没有灯光亮着。等了很久,就在我想我这个大冤种,不然还是打车回家的时候,509到了。坐在公交车上,我听不懂大连话。
白天的时候,坐公交车回家时,我很喜欢看509拐到红岭南路站点。坐在行进方向的右侧座位,这个时候我可以看到油然仰望的高楼耸立,前面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中之山,隐秘空远,道路两旁是还没抽枝发芽的绿植街树,顶着光秃的枝杈,有些凄凉。再一转头,另一边,又是大华小区的财力雄厚,有些许繁荣之感。
疏离分裂。
回到家,附近的小店能让我感到待人的火热,虽然一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听不懂大连话,但大连人火热的心肠,却是我熟悉且最爱的东北人的感觉。
还有大连的许多建筑会让我想起哈尔滨,古典欧式,还有庄重严肃,但又华丽无比。
亲切。
我说我在这里得到了成长,虽然苦辣咸酸之数胜过喜乐,但在这座城市的空闲时间却比之其他要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在空闲时,我才得以认真的拼凑自己、救赎自己。
不知道花什么时候开,但我知道吉林还会下雪。吉临后,接家人在大连感受春天吧。
愿黑吉的家人平安。
现下深夜,
停笔,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