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来归 家族发迹
赫舍里,是满族比较古老的姓氏,也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蒙古有此姓,世居库昆地方,锡伯族有此姓,均与满族同源同宗。此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纥石列和金旧部“纥石烈”,以部为姓。金朝有著名人物:金朝右丞相、金源郡王纥石烈志宁,宰相、金源郡王纥石烈良弼,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钦宪皇后纥石烈氏。清朝有“黑舍利(黑读赫)”“赫舍哩”等不同写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统一译为“赫舍里”。
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该书始编于雍正十三年,完成于乾隆九年,是由清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奉乾隆之命编纂的,属于正史资料,本书记载了除爱新觉罗氏外满清其它姓氏的根源。
另注:满洲八大姓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
赫舍里氏最初散布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属于海西女真的,以世居都英额地方的赫舍里氏最显著。虽然赫舍里氏比较古老,但元明以来一直没出现什么显赫人物,因此也不算什么望族。明时有个都督赫舍里穆瑚禄从都英额迁居白河,又迁哈达国,他家境富足,前后生了八个儿子,第七子特赫讷的第三子瑚什穆巴颜,有两个儿子,就是硕色和希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兼并哈达部,硕色和弟弟希福率领家族归顺,隶属正黄旗。也是这两人,开始赫舍里家族在清初时的发迹史。
硕色和希福均精通满、汉、蒙文字,努尔哈赤将二人都安排在文馆工作,赐号巴克什(满语师傅,精通学问的人),充当大汗的文学侍从,同时也扮演智囊的角色。
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希福为内国史院承政,授内弘文院大学士,进二等甲喇章京。崇德三年(1638年),希福协同大学士范文程定部院官制。因为他很有外交才能,屡次出使蒙古、朝鲜、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诸部,处理军政大事。在清初协调满蒙关系上立下很大功劳。顺治元年(1644年),希福主持翻译的辽、金、元三史完成,奏进皇帝,受到顺治皇帝的恩赉。
硕色的长子索尼继承家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在文馆办事。索尼曾任皇太极一等侍卫,出入扈从,获得随军征讨的机会,参与了宁锦之战。但因此战是后金失利,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直到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改革政体,索尼以白身授牛录章京,终于从一个幕僚侍从角色转型为朝廷官员,政治地位也因为有受封的世职得到提升。从此,索尼成为皇太极的亲信,因为对皇太极的绝对忠诚,从牛录章京超授三等梅勒章京,索尼也彻底让赫舍里家族和皇权捆绑在一起。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死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诏,故而皇位空悬,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夺帝位,矛盾激烈。索尼等人坚持拥立皇子继位,最终在各方势力角逐和权衡下下,6岁的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皇帝。后来多尔衮专政擅权,大臣们纷纷投入多尔衮阵营,索尼坚持不肯依附,还多次诤言直谏,遭到多尔衮嫉恨。顺治五年,索尼被革除所有职务,赎身贬黜为民,徙居昭陵(皇太极陵墓),家族子弟都被革退,其叔叔希福也被罢黜官爵、削去世职,并抄家,才起步的赫舍里家族被迫离开权力中心。
然而,世事无常,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巡狩猎时突然死去,两个多月后,顺治皇帝亲政,剥夺多尔衮一切封号,将其开棺鞭尸,并重新启用之前遭到多尔衮迫害清洗的大臣们。赫舍里家族得以重返权力中心,希福恢复二等阿达哈哈番,任内弘文院大学士,充任修簒《太宗实录》总裁官,一年三次晋升,为三等精奇尼哈番,授议政大臣,正式进入决策核心。索尼也从昭陵被顺治帝召回,恢复二等精奇尼哈番,晋三等伯,又叙功以“为主报效,不惜性命”晋升一等伯,授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事,被顺治帝视为股肱亲信、腹心之佐,并在顺治帝死后被指定为四大辅臣之首。赫舍里家族从此开始了他的辉煌时代。
辅臣之首 朝堂相争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时基本都是王公贝勒辅政,因此才有了后来多尔衮专权之事。鉴于多尔衮教训,顺治临死时,才定下了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鳌拜四个异姓大臣辅政,此举也得到了孝庄太后的认可和支持。四大臣刚开始惶恐不已,感恩皇帝隆恩,曾一起盟誓:表示“誓死忠于幼主,四人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以忠心报答先帝的大恩。如果以后为一己之私,有违背这个誓言,上天定会降下灾祸,将我们诸除。”誓词反映了索尼等四大臣忠君报国的共同心愿。
自此,他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辅政。在辅政之初,他们尚能遵循誓言,通力合作,几年下来,“府库充溢,年谷屡登,人物繁盛”,社会秩序趋向安定。只是几年后,四大辅臣的矛盾日益凸显起来。索尼虽为四大辅臣之首,但他门第最低,虽然他一个女儿是安亲王岳乐三福晋,生6子7女,另一个女儿是豫亲王多铎第四子察尼的福晋,但相比其他三人的背景家世,还是显得单薄的多。
苏克沙哈,叶赫那拉氏,其父苏那,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同族。还在叶赫部未亡时,弃兄弟归太祖努尔哈赤,太祖妻以女,为额驸,隶属正白旗。
遏必隆,钮祜禄氏,努尔哈赤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钮祜禄·额亦都第十六子,额亦都死后皇太极追封为弘毅公、配享太庙,顺治时命人为额亦都立碑,表彰他的功劳,还亲自为其撰写制文。遏必隆的哥哥们多数战死,他的家族为清初政权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其家族中人多和公主、王公之女联姻。遏必隆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算起来是他努尔哈赤的外孙,有一个姐姐是清太宗皇太极元妃,生皇三子洛博会。嫡妻是郡主,英亲王阿济格长女,继妻是县主,颖亲王萨哈廉长女。长女嫁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皇太极五女)之子,巴林郡王鄂齐尔,也是固伦荣宪公主(康熙三女)的婆婆。遏必隆可以说家族显赫,出身贵胄,是四大辅臣里出身最好的。
鳌拜,瓜尔佳氏。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他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索尼属正黄旗,遏必隆、鳌拜都属镶黄旗,且从皇太极死后,以及多尔衮专政时都一直坚持站在顺治帝福临,而苏克沙哈是正白旗,原为多尔衮亲信。多尔衮死后,未出三个月,他便投靠了顺治和孝庄,并与詹岱、穆济伦等人弹劾多尔衮私备黄袍,“阴谋篡逆”。因此被提拔为巴牙喇纛章京(汉名护军统领),历官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死后成为四大辅臣中的次辅。因此三人对苏克沙哈很是看不上。尤其是居于四大辅臣之末的鳌拜日益嚣张跋扈,势力逐渐上升,与苏克萨哈势不相容,两人矛盾集中在镶黄旗与正白旗圈换土地上。说起来这个问题可谓由来已久。
努尔哈赤时建立了八旗制度,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努尔哈赤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他的子侄们统领。皇太极时做了一次重要的改旗,将自己领的两白旗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黄旗对换,亲领两黄旗。从此埋下八旗之间的矛盾根源,后来皇太极治罪了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兼并了正蓝旗,从此自领三旗。多尔衮摄政时,强行将自己的正白旗成为满洲八旗的精锐之师,不断地打压两黄旗的大臣们,多尔衮死后,顺治收缴了正白旗,连同两黄旗构成了八旗的核心、体制最高贵的“上三旗”,上三旗逐步成为皇帝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而“下五旗”则渐成诸王、贝勒的宗藩封地,
康熙五年正月,鳌拜为了打压苏克沙哈,执意更换镶黄旗和正白旗之间的旗地,正白旗土地不足,另拨民地补充。苏克萨哈作为正白旗的组长,自然极力反对。属正白旗的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上书说:“地土分拨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间地土不许再圈之旨,不便更换,请将八旗移文驳回。”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也持反对意见。鳌拜大怒,即以此事,谋兴大狱,将三人下刑部议罪,必欲置之于死地。属两黄旗的索尼、遏必隆对鳌拜“坚奏苏纳海等应置重典”一事不表示反对,而属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沉默不语。康熙帝看出辅臣意见分歧,没有批准。专横的鳌拜根本不考虑康熙帝的意旨,还是假借皇帝的名义,把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处死。
更换旗地一事,鳌拜与苏克萨哈结怨更深。索尼对苏早有厌恶之感,而对鳌拜专权亦有不满,毕竟同属两黄旗,根本利益一致。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为一党,凡事附和。这就给鳌拜专权、排挤打击苏克萨哈开了方便之门。眼见四大辅臣矛盾日益激烈,索尼年迈多病,明哲保身,凡事不出头,鳌拜与遏必隆结成一党后气势越来越嚣张,不甘受制的孝庄和康熙祖孙,决定利用联姻来分解他们权利,巩固自己的皇权。
赫舍立后 家族显赫
康熙四年(1665),康熙帝玄烨十二岁,要选皇后了,四辅臣中的索尼孙女赫舍里氏,遏必隆之女钮钴禄氏都在应选之列,鳌拜的女儿孝庄直接指给了苏克沙哈的儿子,让这两个死对头成了儿女亲家。而遏必隆和鳌拜同属镶黄旗,又一直唯鳌拜马首是瞻,孝庄决定立索尼孙女为后,让他去抑制鳌拜一党,遏必隆之女同时入宫为妃,以分化遏必隆和鳌拜的结合。
赫舍里氏的册立,使其家族得到质的飞越,一跃成为当朝后族,索尼共有六子,除次子噶喇珠早夭,长子噶布喇,赫舍里皇后之父,任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三子索额图,任保和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四子科尔坤,任正三品头等侍卫。五子心裕,“尚公主,遭遇之隆,古今罕觏”,先袭一等伯,官至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六子法保。康熙六年袭一等公、任内大臣。索尼是四大辅臣之首,又是康熙皇帝的太国丈,几个儿子都是内大臣,一等公、伯,孙女还是皇后,放眼当时的朝廷,没有哪个家族比赫舍里家族更加尊贵。
助帝亲政 首功之家
赫舍里氏立为皇后后,索尼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基于对皇帝的忠诚,在康熙六年三月,索尼以顺治帝十四岁亲政为由,奏请康熙帝亲政,但因鳌拜等人态度未名,孝庄太后对索尼的奏请“留中不发”,只是四月三十,康熙帝下诏说念及索尼历事几朝,忠诚不二,“著于所有一等伯外,授为一等公”。闰四月初一,索尼上疏辞一等公爵,康熙帝不允,并于闰四月二十一,下诏索尼原有的一等伯,由儿子心裕承袭。六月二十三,索尼病故,赐谥文忠,加赐鞍马二匹、银二千两,所留的一等公由其儿子法保承袭。古代皇帝大婚就标志着能够亲政了,首辅都上书要求了,鳌拜三人迫于形势,不得不一起奏请皇帝亲政,面对鳌拜诸人的上书,康熙帝祖孙又谦让一番,在辅臣们表态他们会继续辅佐皇帝后,才顺水推舟答应。七月初七,康熙帝御太和殿,宣布亲政,其实当时大权还是在鳌拜手里。
鳌拜与苏克沙哈两人此时已经势如水火,康熙宣布亲政七天,七月十三,苏克萨哈奏称自己“才庸识浅”,不能为皇帝效力,请求辞官去给先帝守陵。此举也许是苏克萨哈本意,或许他以退为进的策略,如果康熙帝允许苏克萨哈退隐去守陵,那留下的遏必隆和鳌拜就尴尬了,须得也一起奏请辞退,但是,他俩不愿意放弃权位,鳌拜就攻讦说苏克萨哈对皇帝亲政不满,必须得对他明正典刑。康熙帝不同意处死苏克萨哈,蛮横的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逼迫皇帝下诏诛灭苏克萨哈家族,自此,归政的鳌拜反而位列百官之首,任意横行,势力达到巅峰。
此时年轻的康熙帝只能选择和忠诚的皇后娘家赫舍里家族合作,索尼死后,皇后的叔伯虽然多庸碌,胜在占据高位,索尼第三子索额图又在兄弟中脱颖而出,进入康熙帝的视线,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君臣齐心为扳倒鳌拜努力。一方面他加恩辅臣,在遏必隆继承他爹的一等公之外,另授一等公;鳌拜所有的二等公外,另授一等公,让他们的儿子们继承原有的爵位。通过这样的操作让鳌拜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他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年轻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麻痹鳌拜。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布库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接着,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身为皇后叔叔、铲除鳌拜首功的索额图也升为正一品内国史院大学士,兼修《世祖实录》总裁官,开启他的青云路,从家族低微的庶出子成为家主领袖。
太子外家 荣辱兴衰
康熙八年十月十二日,赫舍里生下了嫡长子(当时是皇二子)承祜,不幸的是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承祜染病夭折,上“痛悼之”。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赫舍里皇后生下了康熙第七子也是嫡次子保成(即后来的皇太子胤礽),孩子出生后,赫舍里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终年22岁,谥号“仁孝皇后”。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赫舍里氏也就成了太子的外祖之家。
赫舍里去世时,推恩所生,康熙封赫舍里之父噶布喇为一等公,世袭罔替,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二十二日噶布喇病逝,谥“恪僖”(与康熙十三年二月病逝的遏必隆谥号相同),由其子常泰承袭一等公、出任领侍卫内大臣。另一子常海,承袭世管佐领,有一女为康熙第十子胤䄉继福晋。
赫舍里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一个嫁给了遏必隆第三子法喀(孝昭仁皇后同母弟),一个康熙十九年时幼年入宫待年,康熙二十三年诏为妃位,三十年生皇子胤禨(早夭),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病逝,追赠平妃。
索尼诸子中,唯有索额图能力相对较为出众,康熙八年至康熙四十年,索额图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而其余诸子多“懒惰娇纵”,噶布喇又较为平庸,五子心裕与六子法保曾多次为康熙斥责,以其懒惰、办事不用心而多次被降职。都没能对家族起到实质的帮助作用。因此在索尼死后,赫舍里氏一系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康熙二十二年三月,索额图被革去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之职,仍任佐领。康熙二十五年,考虑到维护太子胤礽势力,康熙起复用索额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因参与皇太子之争索额图被圈禁于宗人府,九月索额图被幽禁而死,其同党或被杀,或被拘禁、或被流放;索额图同祖子孙都被革职,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索额图所在的赫舍里家族遭到大规模清算,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被全面否定,康熙甚至称他是“本朝第一罪人”。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被废,拘禁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直到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幽禁而死,享年五十一岁。
赫舍里家族虽然以辅臣跻身后族,进入鼎盛时期,但是其家族自赫舍里皇后、索额图之后,再未出现过什么才华出众的人物,虽然也多与显贵联姻,但因为皇后的早亡、索额图的失势、太子的被废,最终让赫舍里家族昙花一现,成为了短暂辉煌一时的外戚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