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但是为什么大半都没有完成呢?
预计读50本书,减重15公斤,达成目标业绩,自己的旅行计划等等。
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开始之后一拖再多,随着时间多半都半途而废,不了了之,要怎么改变呢?
直到近期朋友介绍的一本书《完成》,解决了我多年以来的疑惑。
这本书它讲出了我的很多心理障碍,认为很多人无法达成目标,是因为没有跨出第一步,事情只要好好的开头就能做完。
但是几年后后作者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根本上就错了,作者开始了很多事情,但是还是有一对事情中途就放弃了,检讨原因以及做了很多实验后写了《完成》这本书如何完成目标。
为什么你开始了很多目标,但是最终会选择放弃呢?
作者认为事情之所以没有办法完成,是因为人们都有一些认知失调,我分享四点这本书给我的启迪。
问题1 对自己能力过于高估和乐观
事实上,很多人去报名马拉松的人,连半马都没有跑过
我们会觉得事情一定要做到非常好,比如减重一定要减少15公斤,一年一定要看100书。
于是一旦过程步入预期,完美主义就开始发作:
“我进度落后,已经赶不上了。”
“其它事情插进来,生活好多琐事,我的时间不够。”
“现在事情一团乱,没有办法纠正了。”
完美主义最常见的借口就是:事情不完美了,那么我就不再继续。
我们大多数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都过度乐观和高估,因此在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会给自己一个借口放弃。
解决办法:接受不完美,设定目标先把目标砍一半
甚至把目标砍到一半再一半,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可以看到事情的完成。
大多数的目标都是属于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因此也不该认为自己可以一次达标。
目标砍半可以是数字减半,时间加倍,总之你必须让自己的完美主义没有机会发作。
问题2:戏剧性心理,认为成功一定要经历痛苦
我们都有一个错误的偏见:认为想成功就一定要吃苦
社会上很多宣扬成功的故事,都是告诉你他们以前经历了多少辛苦和困难,才能达到最后的成就。
因此我们都有一个既定的想法就是,想成功就一定要吃苦。
其实事情完全不是这样,会看到这么多案例是因为故事这样写才能有趣。
凌晨5点起床在寒风中练习的运动员,很多人不觉得那是吃苦,反而非常乐在其中。
任何事情的痛苦和快乐都是个人化的,需要自己去寻找以及定义,如果只是看到别人的案例或者记者的采访,反而会受到许多戏剧化的媒体或者故事影响而导致偏见。
解决方法:想要达成一个目标,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乐趣
房钱一件事情最大的杀手不是那件事情困难,而是那件事情非常无聊。
不要觉得自己痛苦好几年就能换到成功,那么你有很大概率会选择放弃。
别人的故事听听就好,好玩的事情你才能想方设法做完。
注意,不是有乐趣的目标才去做,而是要在目标总找寻乐趣。
这里作者提到很有趣的一点,乐趣能够引发动机分两种情况,从得到奖励中找到乐趣动机,或者从避免惩罚中得到乐趣。
有些人可以用受到奖励驱动,比如:减肥后可以穿下更加小件的裤子,努力后增加更多收入。
但是奖励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用的,有些人是受到恐惧驱动,比如:害怕被别人笑话,害怕退休后生活过的不好。
找到适合的乐趣作为动机,你在往目标前进的路上,就不会思考什么是放弃。
为了不爱的事情努力叫做压力,为了喜爱的事情努力叫做热情。
问题3:冠冕堂皇的理由提高完成的难度
你的完美主义,常常会让你把事情“提高困难度”
最常见增加难度的方法,就是增加达成的条件,以下两种最常见来提高难度的词语。
第一,“等到...就...”:
例如:等我的英语够好了,我就来学习如何编程,等我上班比较不忙了,下班就来运动。
实际上,你完全可以直接去学习编程,直接去运动,但是这个“等到”会立刻加大达成目标的困难度,让我们做不到因而放弃。
第二,“如果...就...”:
例如:如果我有钱就可以吃得健康一点,如果我有时间就可以带家人出去旅行。
这种如果通常也会大幅度提高困难度,完美主义往往都会给自己一些借口。
解决方法:注意,当这些关键字出现代表你想放弃
尽可能让目标简单,并且出现上面的词语造句时,就要注意到可能会让自己放弃。
问题4:蜡烛效应,无感的改善
当我们在房间里面每多点燃一根蜡烛,亮度就会有所增加。在点燃第二根蜡烛是,房间的亮度增加了一倍,但是一旦点到第15根蜡烛是,房间的亮度就几乎没有太多改变了。
这就称为蜡烛效应,一件事情增加同样的效果,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时我们的感受会变得不明显。
例如:每周预计要吃18餐的减肥餐,吃前1-3餐时你会感觉进步很大,但是吃到第16-18餐时你会感觉好像没有什么太多进展,数据也没有太多改善,这个时候很可能就因为感到灰心而放弃。
感觉常常骗人,例如你感觉到辛苦写完求职简历并且寄出去,但是迟迟没有收到回应?
也许归根究底,是因为你只投了2封简历,而不是20封或者200封简历。
解决方法:看数字而不是靠感觉
虽然数据不是万能,但是数据最大的好吃是它不带有情绪性,也不会说谎。
减肥真的没有成效吗?看看运动次数,体重,腰围和体脂。
求职真的没有效果吗?你寄了几封求职信,回复了几封呢?
营销活动真的没有效果吗?看看过往的转化率是多少,这是合理预期应该是多少?
透过数字而不是看感觉,可以避免受到过程的情绪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