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Z,上学期间我们关系就比较好,会时不时的谈谈心和各自的小秘密。人和人能成为朋友,性格上总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对我和Z来说,极度矛盾是我们俩的共同缺点。
Z在学校是比较活跃的人,她忙于各种社团的活动,又总是抱怨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没有意义的活动上,她喜欢运动又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不动,她喜欢安静,却又总是没办法坐下来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工作以后,她很多次向我提起工作的无聊,没有成就感,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每当我问起“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她只答反正不是现在这样的工作。每当我鼓励她试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又总能找到各种理由说现在不是合适的时候。
不止Z,所有人的生活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一切只与自己有关,无关乎他人。所谓的现实所迫,也只不过是屈服于现实的借口。因为现实是A,所以只能选B,不能选C,为什么不能选C之后去试着改变A呢?
选择,总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韩雪形容自己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决定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问自己能不能接受最坏的结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去做就是了,剩下的就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有一个作家因写作需要,想访问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约了很多次,对方都没有时间。直到有一天这个作家直接上门想碰碰运气。当他到了对方门口时,发现这位企业家刚刚徒步回来。这给他很大的触动,原来所谓的没有时间不过是因为不够重要。在企业家看来,徒步具有比做访谈更大的重要性。人们总乐于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下次Z再抱怨她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我或许可以建议她思考一下,她想做的事情是不是不够重要,所以才迟迟没有行动。
过度的思考导致能量的耗损。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对改变现状来说,没有比现在更合适的时机了。
四年前,我认识L的时候,她是建筑设计院的一名结构工程师,她形容自己是设计行业的民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一个鼠标。画了好几年的图,在这个城市却没有自己的房子。
她不想把余下的青春都消耗在办公室里一个格子间的鼠标上,在她心中有一个旅行家的梦。她想知道,生活中还有没有另一个可能。
“你确定换一种方式会更好”
“不会比现在糟”
突然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她的一张照片,在古镇的夕阳下笑的那么美,旁边还有一个人在关切地注视着她,我知道,她已经在迎接梦想的路上了。
这一生不过是一个个的选择,这一天不过是一个个的习惯;
选择决定了每一步的方向,习惯决定了每一个选择的结果。
很欣赏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关于自由的表达:自由就是清醒的认知,勇敢地选择,坦然地担当。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果断选择,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