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是“反映真相”模块中最容易出现歧义的环节,要说清楚头绪很多。今天我们从对应教练的事件着手,剖析客户在教练事件中的行为模式,应景当下客户心理变化和情绪状况,探索“行为面”。
行为是对待事件所产生心理状态的表面投射镜像,真实的、客观的、即时的、应景的,不具假设性和欺骗性,行为表达是当下所有心理变化的实际反映。如果说行为有偏差,那偏差点在信念点,而不在行为点。行为表达是一种物理镜像,有什么样心理活动就有什么样镜像表现。行为表达后的结果才是带入主观判断和认知的开始。
从著名的教练眼睛图中可以看出,信念通过行为产生成果,这是心智模式的表现途径。行为变化源于信念变化,行为本身没有任何色彩和主体概念,行为是一种情绪表达的路径叠加。
我们在教练过程中,通过客户对待事件的成果来反映行为模式,从而深度探索到出现这种行为模式的信念点。接下来从客户对事件关注点、责任点、资源点、情绪点等方面进行行为探索,最后令客户自己觉察到行为模式和信念点的真实关系。
【行为关注点】
任何人关注点不同,所出现的行为表达也不同。一个人对待事件的关注点和切入点有无数,归纳起来无非落脚在人、事、物、财、时间、地点等方面,所出现的行为结果判断和认知就是对错、是非、好坏、得失、应该不应该而已,这与客户本身所希望实现的愿望有密切关系,是一种主观在意或者效用过滤。
我们开始教练时已经和客户达成了目标共识,此刻不要过多延伸客户的多层次需要,对应他所反映的行为表现直接的事件目标,令其觉察到自己行为表达所带来的成果对于目标实现的有效性比重有多大。教练可以对客户所表现的行为特点做一个平衡轮分析,梳理客户关注的名利、得失、宠辱等环节进行真实性打分,令客户自我评价行为和目标实现之间的实际距离。
教练也可以通过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去探索客户行为表达所落点的位置,越对位精准,客观反映越真实。一旦明确了客户关注的着重点,探索到客户习惯性偏好,就有了突破口。同时教练要令客户明白行为只是一种真实反馈,行为本身没有好坏、对错、是非,建立了这样的概念,才会实现成果反流认知行为特点。
【行为责任点】
行为背后动机往往因为责任不明确引起,每个人都会对责任点出现模糊和假象。人具有天生自我以为的特点,这恰恰是掩盖真实的最不客观环节,如果教练能很好地令客户做到责任和承担的区分,就容易把事件模糊显化,形成客观认知,出现责任归位效果。
首先要令客户清晰,任何所谓对错的行为表达都需要负责任,因为只有自己才是相关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任何人无法替代,如果自己都不能负起责任,只会导致事件悬挂,目标就成了永远的空中楼阁。也只有这一点纠正过来了,行为动机才能扭转。
当然负责任态度不一定就是责任承担,但自己的事件成果必定需要客户自己承担,这是难以逃脱的责任,至于与事件相关对应的人和事,有责任无义务。承担多少?如何承担?什么时候承担?怎样承担?如何面对承担?就要看承担结果对实现目标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教练在客户反映真相时一一帮助客户加以修正,才能令客户正确面对成果,以至于修正行为。
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事,自己的责任由他人来承担,要在教练过程中打破客户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不是任何道德绑架,也不是情感宣判,而是要令客户明白,再如何承担转移,结果必定是自己要面对的,与其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真实客观认知,反而能清晰责任对位。总之有一点要明确,找理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行为资源点】
资源多少和有效资源利用程度是行为表现重要环节,许多时候客户所表现的行为成果对于要实现目标难以匹配,在于对资源的认知缺失。一个人因为自身环境、经历、对象所掌握的资源不同,不能很好整理资源,有效判断资源价值,导致行为举动局促。
教练能更客观中立面对客户所表现的行为,对于教练过程中客户所透析出来的资源要进行鉴别和归类,通过有效发问来印证相关资源的利用度和关注度,从而引起客户主动觉察,开始探索可能性,不再拘泥于现有的资源局限认知。
所有行为都是集中在事件上,而实现事件的成果与目标配位,教练就要对客户掌握的资源进行反复核对,越是深入,客户就越容易避开情绪纠结,扫描资源利用度。教练感受到客户能够把注意点落脚在资源环节上,这时候引导客户客观认知行为就来得容易多了。
【行为情绪点】
关注情绪就是关注一个人的灵魂,教练能否令客户有温度,就要关注客户的情绪点。情绪必定是因为有了期望的状态找不到逻辑,或者不愿意改变行为习惯所导致的。这里有一个心理学著名的海德不平衡理论,情绪不平衡就是习惯、状态、逻辑三者关系不平衡引起的。教练此刻就要深入观察客户情绪的附着点,专注、客观、好奇、铺抓客户透析出的每一个细节。
目标就是状态的期待,也是愿望的描绘,这一点在理清目标环节已经锁定。前面很多环节中教练已经带着客户进行了很好的目标共识,清楚了资源关系,但习惯是长期积累的行为模式,改变起来非常不容易。教练在这个环节通过资源分析和责任对位,把关注点锁定在目标逻辑的梳理上来,一旦清晰了目标对应逻辑,再着重改变习惯就相对比较容易。
行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投射方式,容易出现成果与目标不匹配。教练有别于心理咨询师和商业咨询师,很好把握客户行为模式中的关注点、责任点、资源点和情绪点,令客户自我觉察才最有效。整个教练环节中,“行为面”这个环节最容易卡壳或者信息断失,也是考验教练功底的最真实环节。客户能够客观认知自己行为模式,在接下来信念环节就容易多了,客户清晰了自己心智模式,教练效果才能得到很好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