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则女童跳楼自杀的新闻让人心寒。
才10岁的小女孩,刚上小学五年级,因为违反校规,私自带糖果去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并在家长群通报,从三楼跳下,抢救无效死亡。监控显示,小女孩在所住楼前徘徊,她一会进去,一会出来,想必心里也犹豫不决,但是最终还是走上三楼跳了下去。
有些家长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受到的爱和重视也越来越多,可这样的事还是接二连三的发生。为什么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追根究底,其实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更具体的说,可能是赏识教育的惹下的祸。
别让小孩因你而自杀。
如今,各类亲子教育遍布全网。家长们耳濡目染,也追上了赏识教育的热潮,“要经常夸孩子,要表扬他们,不要动不动就批评”成为一些家长口中的育儿宝典。而这些铺天盖地,不分差别的表扬,就如同催化剂一般,一步步剥夺孩子的“受挫”能力。天真以为,我真的很棒,我是聪明的,不能接受任何纠正和批评!稍微语气重一点,就闹脾气,感觉受了天大的委屈,眼泪咕噜咕噜的流出来,父母长辈一看,心疼的不行,更别说让他正视错误,改正错误了。
那我们难道就不需要赏识教育了吗?
不,当然不是。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期望是要得到赞赏和肯定。”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实在无法想象在一个家庭中,只有批评,没有赞扬该怎样成长,这对于孩子来说,又是怎样的魔鬼地狱。要抓住这个重点,其实就是要真正的理解赞赏教育。
赞赏教育不是一味的夸奖,而是要给予他“具体化”的赞赏。
如果孩子画了一幅还不错的画时,不要再说“你画的很棒”“你真厉害”这些看起来很敷衍的表扬了,试试换成“你是把昨天我们一起逛街看到的景象画下来了吗?连每个人的表情都非常细腻,看出来你观察的很仔细哦!”相信孩子也会非常开心。
把称赞变得更具体化,更真诚,孩子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从而自信。
对孩子的称赞要将关注点引向过程
比如,如果孩子某次考试考的不错,我们应该说,“这次考的很好,因为你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而且审题仔细,答题认真,没有陷入老师设下的圈套。”
这样的称赞促使让孩子把好的结果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细心等,这些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即使遇到考试不理想,父母指出孩子是某个知识点没学透或者理解不到位时,孩子也可以接受,认为只要把这些知识点补上,就可以考的更好。
而如果父母只是称赞说“你真聪明!”,显然会给孩子一个这是天赋的感觉,然而天赋、聪明、运气等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无法激励孩子内在的动力,长久以往,自信心受到打击,做什么都容易放弃。
称赞其实是很自然的情感表达,父母不要拘束于某种形式,只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孩子会感受到这一份情感与欣赏,从而激发内心的能动力,不惧挫折与失败,成就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中重要的一环,父母一定要沉下心学习,切忌浮于表面,千万别让自己的“爱”,成为把孩子推向深渊的那一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