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写作中很爱用色。我头一次注意到。
从鲁迅开始,我注意到先生笔下的象征、暗讽,从未体察其在颜色上花的心思。
今日读书,书中写到大师笔下的颜色,我读完后细细回看书中推荐的原文,发觉自己原先读书,只切中其中推动情节的元素。如《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一言一行,她与看她不起的妯娌、小姑子间的周转,未曾看到其中许多细微的用色,才更契合人物的命运。
如小说中,敝旧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如金色的灰尘,其暗含着姜氏家族的衰朽与灿然,在这揉眼睛令人昏然的金灰中,腐蚀着曹七巧正常的人性。
张爱玲笔下的颜色,勾染着人物命运。她极爱以颜色入文,我每每读到,感到不同种颜色奇而饱满瑰丽,但是自己读书时总觉得自己读书太慢太少,急不可耐,也因她的造色令人生疏,需要停下来细细品,所以阅读时大多粗莽地往后翻阅,也丢掉文章该品到的精髓。又谈回鲁迅先生。前两日学姐在朋友圈中发她在种腊梅,初一看,如往日圈中朋友发的风景图片,我没太在意。
今日读鲁迅先生文中“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脑中想起马上翻来回看,一下感到它与文字相呼应的美,使这文字读来满口生香,也让花美得娇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