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今天,女儿开学第一天报到,又是一个月才能回来,下班回到家里,心里空落落的,没办法,就是想孩子。
记得早晨送她的时候,她一脸的坚强和笃定,早已没有了昨晚拉着我的手睡觉时的留恋。当她拿着行李往学校走去的时候,脚步铿锵,连头都没有回一下,而我和她爸一直目送她离开我们的视线。
那一刻,我就知道:孩子明白自己的路在哪里,而我们做父母的只能一次次目送她渐行渐远……
说到这里真是有些伤感,想到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 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孩子长到这么大,我才越来越明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离不开对方的那个人是我们父母,而不是孩子。
所谓的“巨婴”、“妈宝男”,何尝不是父母的“不舍”、不愿放手造成的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心理断乳”。意思是孩子在成年后,需要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反观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虽然成年了,但不愿意背负起独立的责任来,还想赖在原生家庭里,继续吃原生家庭的“乳汁”,俗称“啃老一族”。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心理断乳”就是个谎言,为什么呢?
他说,他遇到的许多经典故事,大多都不是成年的孩子不想离开父母,而是父母不希望成年的孩子离开自己。
所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到底是谁还没有完成“心理断乳”呢?
是父母!
许多父母以爱之名,把孩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留在自己身边,而孩子也在这种“爱”的包裹之中,依赖着父母,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
每个人最初都是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呵护,父母也在此过程中满足了自己掌控孩子和被孩子需要的“快感”。
但每个孩子在父母制造的生活空间中长大,同时要不断完成各种分离。
因为,只有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后,一个人才能以一种“这是我的世界,我要说了算”的主体感,更好地去建设自己的世界。
否则,如果在分离过程中,父母不能放手让孩子学着“离开”,以自我意识去不断探索和建设自己的世界,而是为了满足自己掌控孩子的需要,以自私的心态,干涉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那孩子只能永远和父母的人生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没有自我世界的人。
因此,中国父母面对孩子,还是少一份担心,多一份祝福,少一份羁绊,多一份包容吧,该放手时就放手,先实现自己的“心理断乳”,还孩子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