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书是从小就开始的,但自己买喜欢的书是在初中开始的,因为那时住校,才有了脱离爸爸妈妈控制的经济分配能力。但我还是没能买很贵的书,所以从那时起就有了很多的杂志。
我记得那时我每月买的是青年文摘和萌芽,小讨厌买的是读者和格言。我们在中午或者下午趁着吃饭的时间混出校门,跑到马路对面的书摊,一人一本,捧着往回走,当时也没觉得什么,现在想起还真是如获至宝的状态。爱护书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即使是薄薄的杂志,我也不会卷起来拿着它,肯定时刻都是舒展着的。是真的爱书,那时即使是我根本不喜欢看的书,我也会好好对他,总觉得他也是有生命,最起码是有灵魂的。最近二年好像也有些懈怠了,或者说自己也意识到某些太边角的行为确实太严苛太有病了,没准有的书就是觉得卷着也很舒服呢?
一月一本或几本,一年十二个月,在买杂志的这些过程中,我当时最享受,现在最怀念的就是零五年的萌芽。那一年我初二,是我身心最舒畅的年份之一,那一年的萌芽从装帧设计到文字内容与我当时的想法状态都很契合,很合我的胃口。十二个月,十二本杂志,每一个月的封面都很有玄机,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而且用各式各样的颜色,但是只要把十二本书拼起来,就出现了大大的“萌芽”两个字,就是说每一本书都是这一大幅早有预谋的拼图的组成部分。你知道最后把他们拼到一起的感觉吗——幸福,满足。
可是有一个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的问题,到了高中,我再也没买过这两本杂志,我仍看,可也只是遇上才翻翻,而且感觉越来越不好,索性到现在翻也很少翻了。同样的,我高中在买最小说,除了大学伊始买过的两本,现在也不再买了,并且也不再看了。是我不爱他们了吗,貌似也不是。我也不知道,或者还是那个简单的问题,他们不再合我的胃口了。
以前买了第一期,就希望自己集齐全年,少了一本,猫挠似的,感觉不圆满。现在也不是这样了,我现在仍买的杂志是一本电影杂志,断断续续的,少一期甚至几期时,会不舒服,但忍忍就就过去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强求。
一月一期的杂志仿佛也是起到记录性质的备忘录,一年说是那么长,可是杂志摞成一叠,也不过十几公分,杂志一月一期,可怎么样看也翻不到三天以上。我没有到指望他来支撑我过日子的地步,可是他将要出刊的那几天,我确实也会小雀跃一下。你看,如果我喜欢,一本百十来页的杂志也能让我欣喜不已。
我曾经认为杂志毕竟是杂志,他没有书给人的那种厚重、完整和归属的感觉,可后来我就不这么想了,每个人的价值体现都不一样,书也一样。杂志,他就是轻便、轻松、小阅怡情的,是茶余饭后的一杯清茶,慵懒午后的清幽小调,舒适悠闲,优哉游哉。当然某些定位深刻的就另当别论了。
按现在的感觉来讲,我还是会继续买看电影的。里面带的海报就很好。很喜欢就对了。
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