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李开复老师对于高效人士的状态提出了一些观点,这里分享给大家。
高效人士的状态:
1、对整体生活有具体的任务
2、只有少数几个优先级事项
3、回答之前先三思
4、专注于行动的明确性
5、闭门谢客
6、专注于一件重要目标
7、花一点时间组织完善的回答
8、希望周围的人也一样高效
9、试图讨好目标客户
10、不断成长去做出改变
11、真正采取行动并完成
12、专注于一件重要任务
真忙?假忙
去年我买了大量的课,当然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当时就狠不得一头扎进学习的海洋,不要在出来了。
我那个时候的状态就是每天非常的忙,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去听课,去写文章,去看书。很多时候狠不得连吃饭也可以省了,但后来有人问我,你在忙什么呢?
突然我意识到我在忙什么呢?我这么忙碌是为了什么呢?这种表面的忙碌让我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精神永远保持在一个紧张状态,而听的那些课呢,好像跟没听似的,而且时间不够用,最后很多课都浪费了。
后来有位老师告诉我,小宝啊,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听了多少课,而是有多少知识是你能用到的,所以他给了我几条建议:
❶首先要明确你的学习目标,你为什么要去学这样东西,是为了给自己涨工资呢?还是自己的兴趣呢?还是未来某一天可能会用到?
❷然后根据你的目标进行短期的,大量的学习,比如说我想提高写作技巧,那就给自己定个目标,然后把和写作相关的好的书籍,好的课都买来听,在3-5个月内把这么技巧给掌握了。
很多没有成效的大忙人就属于我之前的那种状态,瞎忙。表面看起来很忙,而且也经常给人传达出自己很忙的信息,还容易进入一个死循环,让自己处于一个永远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却无法看到彼岸的状态,时间一长,精力就耗尽了。
我们要做的是真忙,也就是李开复老师所说的,要在短时间内专注于一个目标上,一点铺开,不要遍地开花,也不要贪多,否则你将什么也得不到。
谢谢,不约
在李开复老师的诸多观点中,还有一条比较有争议的,就是闭门谢客。这一条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学习的一个途径不就是与人链接吗?只要一有机会就和别人产生交流。
有一个例子我现在想来很好笑,之前有位老师分享他碰到了这样有一个小伙伴,这位小伙伴很喜欢参加各类线下活动,他声称需要和更多的大咖联结,为自己的未来打造人脉圈。
但凡有活动必到场,不停的和人交换名片,和牛人合影,加微信,但最后呢?这些大咖连他的名字都记不住,而且一般如果和牛人没有过合作和深层次交流的话,牛人是不会帮你的。
这种就是典型的没有把时间花在好好的打磨自己的竞争力上,而去做一些无谓的人脉拓展,这种链接就是无效的链接。
闭门谢客并不说真的让你关起门来谁也不见,准确的理解是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个人技能的提高上,而不是一些无效的社交上。
当你不牛逼的时候,别人总会把你当苍蝇一样驱赶,当你足够牛逼的时候,你想要的人脉自然会靠过来。所以这个时候还不如关起门来,好好修炼自己。
就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可能是地球上最忙碌的人之一了,他有个习惯:每年抽出两个星期时间闭关,也就是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只看书和思考,不允许任何人因为任何事情打扰他。
这种做法就是李开复所说的“闭门谢客”。但如果你现在没有办法做到这点的话可以先从“谢谢,不约”做起。我现在的做法,不参加任何临时的活动,或者在我安排之外没有很大价值的活动,包括饭局。
而且在约饭局时,除了非常亲密的好友,必须把约饭局的目的表达清楚,是要谈合作,还是要做咨询,或者是经验交流,否则我肯定不会考虑。
这样做视乎很功力,但没有办法,人一生的时间就这么多,我真的舍不得把时间浪费,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兴趣?没用
其实很多时候自以为是兴趣的点根本不是兴趣,比如自己觉得喜欢绘画,那绘画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呢?是否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呢?其实都没有,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自嗨罢了,倒是那些之前没有挖掘过的东西,现在反倒是成了我的兴趣。
就比如说设计,因为我学过PS,但没做过设计,以前也只是业余时间小打小闹而已,后来在工作中管理过设计,也看过他们的设计思路,没想到现在做了兼职设计,给老师的团队设计宣传海报系列,设计各种活动的卡片,而且那种把自己的作品展现给上万人的感觉,真的是很爽。
所以表面的兴趣都是假的,而真正挖掘出来,并能长时间坚持的那才叫兴趣。
上周我写了一篇关于《精进》的书评《那些厉害的人都做到了这几点》,确实厉害的人做到了我们一般人不会尝试去做的那些事情,有着一般人觉得不爽的一些习惯,如果你每天依然忙碌,但一年后你的职位还是这样,你的工资还是这些,就得好好反省一下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想登珠峰的人,和想登泰山的人,做的准备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用登泰山的计划来准备登珠峰。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