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问大多数的父母,你爱你的孩子吗?他们多半会说,当然爱。如果你接着问,那什么是真的爱?也许答案就五花八门了。是为孩子做牛做马?是无条件的满足?还是为孩子铺好成长的路?不,遗憾的告诉你,这些都不是真爱。那么真爱究竟长啥样?
最近我在读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我看到了他关于亲子之间真爱的解释。他说,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解读我们的亲子关系,你会发现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都算不上真爱。
你给他报那么多的兴趣班,真的是他自己想要的吗?还是你想让他学的。你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更优秀的孩子比较,真的有利于他变得更优秀吗?你经常在他犯了一点点小错误的时候便对他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他,真的能让他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吗?你不给他玩,不给他这个那个,真的对他好吗?
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那样做那样说不好,可还是忍不住要去做。说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其实是为了你自己内心的小孩。那个你自己想要但是不曾被满足的童年的投影。你所有的焦虑都是来自于你自己内心的不被满足而不是你孩子的真实需要。
你之所以会如此焦虑,很大原因是社会压力导致的。最常见的思维是要赢在“起跑线”。一开始孩子就被置于竞争中,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适不适合,父母就在跑道边摇旗呐喊,让他快点再快点。可这些都是大人内心的需要,不是吗?
那么孩子的需要呢?你是真的看不到还是就算看到了也装作没看到。你忽略他真实感受的最大原因是希望孩子按你的节奏过人生。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时培训班。几时辅导班。
前段时间看《小王子》这本电影。感触颇多。其中女主角的妈妈就是典型的规划型家长。想尽办法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安排孩子的时间,甚至精确到分,制作规划表,严格要求孩子执行。她对孩子自己面对和探索人生这件事充满的恐惧和不安。她觉得如果孩子不按她的来,简直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孩子真实的想法她都认为是不成熟和不明智的,于成长是无益的。孩子的自我没有发展的空间,只能压缩,因此,就算笑起来看着也是不幸福的。可是她妈妈看不见这些。
虽然,有时大人也很无奈,我们改变不了社会,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取舍。希望在亲子路上我们能更多的看到孩子的需要,好好保护他们,让画风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