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绾西
书中提到了,爱还有需要学习的东西,但却有很多人的态度不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样的第一个前提是:
把爱当作被爱的问题。
作者提到了这样的人群认为爱就是如何被爱,惹人爱。而真正的爱是去爱人,才可能收获别人对你的爱。
这两种爱的区别是一个需要被别人爱,自己却不付出爱,一个是互相去爱。
所以很多人的出发点就错了。
上学时期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暗恋吧?暗恋属于自己默默地关注着喜欢着,甚至为了得到对方的喜欢,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希望对方因此跟自己告白,成为被爱的人。
可我们为什么不表达自己的喜欢呢?让对方知道感受到我们的爱呢?我想,是因为自卑。自卑让我们害怕失败,害怕自己不够完美。
所以进入社会以后,我们遇到想要爱的人,依然是选择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被爱。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不优秀也值得被爱,观点其实和这本书有些契合,我们不需要努力得到高分、不需要变好看、不需要成为有钱人这些附加条件,依然可以得到爱。
而这本书教我们的就是先去爱。
不是等待被爱。
第二个前提是:
把爱的问题设想成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才能问题。
当你的恋情遭遇了危机,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对象如何如何,所以我们不合适了。第一个想到的是分手,而不是反思,修复这段感情。
作者提到:人类爱的关系遵循统治商品交换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同的规律。
但想要维持一段合适的,舒适的情感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学习,相互磨合成长,成为彼此最适合的人,而不是遇到一个符合条件的就在一起,出现问题就分开,继续寻找下一个。
这样永远都找不到那个所谓对的人。
想到前几天看的女儿们的恋爱里面,张铭恩和徐璐,徐璐去拍戏,张铭恩探班,回去的路上,因为同是演员,张铭恩提出了徐璐拍戏中的细节问题,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各有各的看法,最后彼此冷静,问题没有继续讨论,张铭恩放低姿态认错。两个人和好。
你看这就是情侣之间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例子,因为事情是张铭恩先提出来的,就算他说的是对的,但换位思考在徐璐的角度替她考虑,他愿意去哄她,放弃那个问题的对错。
这点我觉得张铭恩对爱的理解就值得我给高分。他没有把爱认为是对象问题。
第三个前提是:
把最初坠入情网的经历与爱的“永恒”之间的区别混淆。
我们遇到一个心动的人,与他迅速发展恋情,那时候你觉得对方就是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你们会永远在一起。
当我们逐渐了解彼此,熟悉彼此,缺点暴露,就开始忍受不了,感情因此结束。
激情是短暂的,那么什么是可以长久的?
是正确的爱。把爱当作一种艺术,学习理论,实践心得,认真对待。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最开始是在家庭里出现,很多人提到原生家庭便泪目,我想这是不正确的爱导致的,它会影响我们一生,以及爱人的方式。
所以我们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去寻找爱的真谛,收获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