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用年表读懂中国史》小结(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距今约300至400万年前,东非猿人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在中国大地上,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和距今约115万-70万年的蓝田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他们的大脑容量和体质都还比较原始。到了距今约68万-78万年前,出现了与现代人较接近的北京周口店人,属于最早意义上的中国人。大约5万年前,我国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据《淮南子》记载:传说上古时期女娲采五色石补天,烧芦苇灰烬档洪水,并且用手捏、鞭打的方式造人,它所反映的就是我国旧石器时期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状况。
到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繁荣时期,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属于这个时期的7000多处遗址。到距今6500年前,我国黄河地区的母系氏族文明发展到顶峰,其代表就是半坡文明。195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学家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发现的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它也被认为是整个黄河文明的源头。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附近发现的河姆渡遗址,推翻了黄河是中华文明唯一源头的说法,证明了广阔的长江流域也拥有着绚丽的文化。三苗、东夷这些传说中的民族可能就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中国人,其后裔就是楚、吴、越人。距今5000年前,我国众多氏族部落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相应的传说也从神话崇拜进入英雄崇拜时代。此时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各地的氏族都进入军事民主制时代。领袖人物开始建立和私有制相对应的监狱、军队等。古代中国文明广泛分布在从长江以南到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这个范围内既有农耕民族(蚩尤部落),也有游猎民族(皇帝部落),还有丛林民族(三苗部落)。传说,当时的大部族主要有生活在姜水附近的炎帝部落,生活在渭水北方的黄帝部落,生活在东方的少昊氏、伏羲氏等部落,还有生活在淮水北方的蚩尤部落和生活在汉水附近的三苗部落。最开始是皇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两个部落最终融合成一个部落,构成了古华夏民族的主体。所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传说,黄帝给天下“划野分疆”共分为九州,根据家庭数量组成一级级组织,设立官员,选拔官吏管理部族。史称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4个被分封得姓,当时黄帝通过巨大的功绩已经确立了王权,并且国家的雏形已经形成了。到尧舜禹时期,王权更替已经相当有规则了。唐尧的记载最早出于《尚书、尧典》。唐尧年老时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虞舜,虞舜年老时又将自己的位置禅让给夏禹。不过,也有些史学家认为,从虞舜晚年巡游并死在南方的典故看,当时的禅让,也可能是新的领导者强势崛起,最终温和地夺取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总之,禅让的神话,表明当时人们已经习惯有一个“帝”,世俗王权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