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要命的梦想(四)

十九

沈老师有些激动地说:“就这么小小一粒麦子,要想成长为一棵麦穗,你知道需要经过多少难关吗?”。

我没有种过小麦,至于小麦的生长过程更是一无所知,对于老师的提问只能摇头。

沈老师指一下桌子对面的一把椅子说:“你先坐下,看样子我必须给你补上一课。”

见我坐下,沈老师讲解道:

小麦的成长过程一共分十步,这第一步我把它叫作萌芽的挣扎: 小麦种子的萌发高度依赖土壤湿度、温度及透气性,这你是知道的。若土壤干旱或过湿,种子可能无法破土,导致出苗不齐。尤其在秋冬季节,低温可能延缓发芽速度,增加霉烂风险。

第二步我把它叫作幼苗的脆弱:幼苗初期根系又浅又弱,需尽快扎根吸收水分和养分。此时若遇寒潮暴雨等极端天气,幼苗不但易倒伏,而且有可能被淹死。这种情况,前两年河南东部平原就曾出现过。

小麦成长的第三部就是分蘖,这是最关键一部,分蘖期的小麦通过茎基部生出侧枝,扩大群体规模。但入冬前需积累足够养分以抵抗寒冬,若此时肥力不足或气温骤降,分蘖可能无法存活。

小麦成长的第四步就是在寒冬中蛰伏, 冬小麦需在零下低温中休眠,此时植株基本上停止生长,仅靠根系维持生命。北方地区常遭凛冽寒风和积雪压迫,此时麦苗最易被冻伤或“窒息”。

……

小麦成长的最后一步就是,小麦灌浆的能量积累,灌浆期需持续光照和水分以充实籽粒,若出现“掐脖旱”(高温干旱)或涝灾,千粒重下降,产量锐减。

好不容易熬到五月份小麦成熟,你以为就完事了吗?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吗?错!越是小麦成熟的季节,越是要格外操心。收割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收割太早小麦粒不饱满还难脱粒。收割太迟麦粒一碰就掉可能造成损失。这个时候还得时刻盯着天气,万一下雨,小麦就会长芽发霉。

好不容易把小麦收到院子里,又开始为小麦脱粒而犯愁,那时候一个村只有一台小麦脱粒机,往往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记得有一年我家晚上为小麦脱粒,我只顾着往机器里塞麦穗,一不小心竟将自己的一根指头塞进机器,我感觉右手一麻,再一看一根手指已不知去向。说着沈老师不自觉地伸岀他那少半截无名指的右手让我看,突然又觉得不合适,马上改口道:不好意思,扯远了,扯远了。总而言之,小麦的生长历程是一场与自然的博弈,每一步都充满危机,却又在逆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因此我要说,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不要老想着急于求成,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很长的一段路叫做坚持。只要一点一点去做,一步一步去走,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十

听了沈老师的话。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细想那些历史上的所谓成功人士,哪个不是用最聪明的脑袋做着最愚笨的事。让我记忆深刻的当数达芬奇。达芬奇画《蒙娜丽莎》耗时16年,运用30余层超薄釉彩叠加,每层需数周才能干燥。光是嘴角的弧度就修改了40多次。16年期间反复调整衣纹、背景及微笑表情,最终形成虚实交融的效果。怪不得达芬奇曾感叹:"持久不懈的微小努力,胜过间歇性的伟大冲击。”

还有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术。也是这种“愚蠢”的典范。他带领湘军打仗,不追求奇谋巧计,而是坚持"日拱一卒"的笨功夫,最终平定太平天国。

从沈老师办公室出来,我像完成了一项特殊使命,那颗浮躁的心也渐渐平息下来,决定提前返回部队。不过在归队之前,我又到县城找到那位卖盗版书的朋友,买了十本盗版书带回部队。

刚返回部队不久的一天上午,我下了夜班,迷迷糊糊正欲洗漱睡觉时。突然紧急集合的哨声从连队广场传来,我内心一紧,难道又有台风来袭!

我放下脸盆戴上帽子急匆匆奔向广场,连长满脸肃穆地说:“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就在昨天晚上两点钟,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正式打响,因此团部决定,从今天起,课余时间一律不准外出,统一到会议室看新闻直播。”

听到连长这样的命令,我内心一百个不高兴。本来我想美美睡上一觉,吃过午饭到海边看书,现在突然出了这种事,觉也睡不成了,书也不能看了。只能在心里痛骂:这群该死的美国佬!

就在我大骂美国佬不但破坏了伊拉克人民的家园,而且破坏了我的计划几天后。却收到一份不虞之财,那个月发津贴居然多了十块钱,起初我以为是连长发错了,一问连长,连长才告诉我:这次涨津贴多亏了美国佬,正因为他发动了海湾战争,才让我们国家重新认识了和平年代的军人,继而重视了和平年代的军人,从而提高了我们军人的待遇。

听了连长的话,我对美国佬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由原来的痛骂改为感谢。虽然这听起来有点“有奶便是娘”,显得与一个军人的政治素养格格不入。但是,有了这笔钱,我就可以大大方方让我老乡在往我们岛上送补给的时候,给我买我喜欢的书。以及我爱吃的面包火腿肠,看样子,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是你的财力不足。

二十一

在丰衣足食恬淡安逸中,我顿感时光飞逝,一转身的工夫,半年又过去了。这半年当中。我又陆陆续续看了几十本书,写了十几本读书笔记。此时再回头去看解放军报上的那些文章,顿觉平平无奇也不过如此。年轻人那种不可一世唯我独尊的傲然之气骤然膨胀,于是,我决定向解放军报投稿。我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首先从个人亲身经历写起,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我第一次抓螃蟹》。文中不但写了我第一次抓螃蟹的恐惧,还写了我们几个人围捕八爪鱼的快乐。结果刚交到连队就被指导员给扣下来了。指导员指着我的鼻子骂道:文章怎么能这么写,全连战士都到海边抓鱼摸虾,我们部队的纪律都到哪里去了,这么多人到海边抓螃蟹万一涨潮了,把人卷走怎么办?团长如果看到这样的文章。这不是给我们找事吗?……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第一篇稿子,还没往上交就胎死腹中。

我写的第二篇文章是《台风当前》。因为有了第一篇文章的经验教训,第二篇文章我融进去许多在这次战胜台风中的英雄事迹,以及自己第一次经历台风的恐慌心里。结果在团部的审阅中又被拿下,理由是,面对台风的肆虐不应该恐慌,而应该是以军人特有的大无畏精神去迎战台风并战胜台风。这样更能激励战士们的士气。同时提高战士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我不知道小小的我凭一点小小的爱好写一段小小的文章,怎么还和政治思想扯上关系啦!不过,既然领导说有关系,那就一定有关系,看来我的思想觉悟真的有待提高,罪过!罪过!

二十二

很快两年过去了。我除了胡子比以前长了之外,其他方面似乎毫无长进,我没有立过赫赫之功,甚至没有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我本来还梦想着凭借着自己的“特殊技能”或“突出表现”留在部队,从而能够咸鱼翻身,鱼跃龙门,脱离那片贫瘠之地。但是现在看来,只能永远做一条闲鱼——一条毫无翻身机会的闲鱼了。

在部队的最后一年,我真的是有了危机感,想一想来部队前的万丈雄心,看一看自己现在的落拓,我深感自己的能力很难撑得起自己的梦想,至少目前不行。此时,我第一次感到了写作之艰辛。想一想在学校读书时,凭着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老师认为还算不错的作文,就觉得自己加以磨练,也可以写岀《塔铺》那样的好文章,真是幼稚,太幼稚了。两年中,眼见着自己写的文章一篇篇都如泥牛入海,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在拿着竹竿顶天,差得太远了。难怪贾岛会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了。

我的军旅生涯就剩最后一年了。是迎难而上继续写下去,还是像我总结的第三种想入伍的战士那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淡淡,乐享人生。说到享受人生,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在强暴这个词,就我这样的家庭,别人每月都会收到家里几十元上百元的补助,而自己不补助家里就算烧高香了!既然自己没有资格享受人生,那就只能迎难而上,即使最后不成功,我至少努力过。

就在我决定继续写下去的时候,排长突然来找我,他告诉我说:“你写的那些东西,我在连部也看到过几篇,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也还不错。只是,恕我直言,那些文章给我的印象,总觉得字里行间带着一种幽幽的怨气。你知道的,现在已经是九十年代了,咱们国家各行各业都在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你应该多赞美那些新生事物,多歌颂一些发展的进步的东西。比如说,你刚参军的时候,津贴费才八块钱,第二年一下子就涨到十八块,这就很值得歌颂,很值得称赞。是不是!以后你再写的时候改变一下思路试试……”

听了排长的话我茅塞顿开,再回顾《解放军报》上的那些文章,真的都是在歌颂在赞美,似乎在他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到处都是如日方升。对,排长说的很对,我也要歌颂,我也要赞美。可面对清贫的家庭,面对一堆堆生硬的礁石,面对茫茫无际的大海,和海上肆意妄为的台风……我真的不知道该赞美谁,又该歌颂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十一 星期天我揣着父亲的三块钱直奔县城的新华书店,当我如饥似渴打开路遥的《人生》时,一种墨香混合着纤维的味道直冲我...
    淡看风云阅读 26评论 0 2
  • 十一 星期天我揣着父亲的三块钱直奔县城的新华书店,当我如饥似渴打开路遥的《人生》时,一种墨香混合着纤维的味道直冲我...
    淡看风云阅读 493评论 0 0
  • 《韵染红山口》 文/朱会明 支兴华/改定 金秋硕果香,韵彩染红山。 拥抱着国庆鲜花簇拥的热烈,洋溢着中秋团圆欢乐的...
    驿道车辙阅读 4,827评论 2 2
  • 本作品为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江山文学,ID江南铁鹰,文责自负 一 1979年的春天,我接到了报社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
    江南铁鹰阅读 6,859评论 8 159
  • 因工作关系,时常走在乡村田埂上。当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时候,麦田里的麦苗也快速生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麦苗...
    吾心安处阅读 3,816评论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