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眼里的《故宫,你怎么这样了》

单霁翔,就是在运营"故宫博物院"这个产品。

摸清产品,数据量化

1.上位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周高亮,俩人,花了5个月,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

2.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1862690件(套),这是2016年底的数据。

梳理产品价值

 故宫馆址宏大,但70%的区域竖起了“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故宫藏品多,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谁都看不见”;故宫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了故宫就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

用户体验优化

1.之前端门广场上有很多“太监展、宫女展、刑具展”,20块一张门票,观众看完就骂故宫。其实并不是故宫办的。那排房子被收回之后,故宫设置了30个售票窗口,并购置了很多快速售票的设备,以保证观众到故宫30分钟内能买到票。

2.6年前,故宫里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单霁翔一看又急了:还能不能让大家有尊严地休息了……可单霁翔不心疼钱,在端门广场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

3.单霁翔针对女士上洗手间经常要排很长的队。他和故宫的工作团队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女士的洗手间应该是男士洗手间数量的2.6倍。为此,故宫对洗手间进行了调整,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排长队自此成了历史。

风险透明,找资源

2014年的一天,照常巡查的单霁翔突然发现,刚刚修好的太和殿,又搭起了脚手架。工程师也很无奈:政府采购的材料不适合故宫,包工队不懂文建,老工匠退休,又不能返聘。“修一栋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啊!”单霁翔心疼,无奈之下,只好又去和领导演苦情戏。2015年11月的政协座谈会上,单霁翔整整“哭诉”了8分钟。一个50多岁的男人,在公众场合声泪俱下,看得所有人为故宫感慨,为单霁翔动容。故宫终于得到特批,建筑修复不再作为工程处理,而是被列为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你对自己的产品,也这么做了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