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网上接连报道孩子自杀的事件,我们本地就发生两起,一起投河自尽,一起跳楼身亡。了解实情后让人汗颜。这些孩子中的很多都是些心理不健康,行为不规范,表现为:懒散贪玩,沉迷游戏,不肯完成作业;自私蛮横,不听管教顶撞父母,顶撞老师;对亲人淡漠冷血,不近人情......
这些熊孩子贪玩颓废,在校不履行学习责任,在家不听父母管教,“绑架”亲情,让揪心的父母不敢过度说教,他们轻者离家出走,重者付出生命的代价,让很多家长处于无尽的烦忧和痛苦之中。
无论是学习习惯差,网络沉迷严重,还是亲子关系紧张等都可归结到一点: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他们没有明确自己作为学生身份的责任—认真学习,要完成该完成的作业。作为家庭中孩子的责任—爱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值得反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是否过度关注物质给予,在不经意中忽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在最该形成良好认知的时候,最应矫正行为的时候,错失了良机,到问题出现的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了呢?
孩子这种责任感的缺失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我们不得不来探寻形成孩子这种缺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2.
当孩子还在懵懂无知的时候,是谁蒙敝了他们的认知?
在孩子上学放学的路上,是谁抢过他的书包让他失去本该有他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在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时,是谁把他推向一边,对他说:你只要把书读好就是,这些活不要你干?
在家中享受美食时,又是谁只让孩子尽情享用,而其他家人只享用他们吃剩下的?
........种种的种种。
3.
请看如下镜头:
镜头一:是谁模糊了孩子懵懂的认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行走中、奔跑中不小心被石头、椅子或其它障碍物绊倒了,爬在地上哭着不起来。有些家长(特别是老人)快速搀起哭着的孩子:宝宝不哭,都怪地(石头或椅子)不好,让我们宝宝摔疼了,我们来打它。“打死你,打死你,谁让你让我们宝宝摔跤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摔跤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但上述家长的处理显然很不恰当。首先孩子的摔跤是自己造成的,与客观存在的物品没有任何关系。这种心疼孩子溺爱孩子的表现恰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布下了推御责任的种子,让他认为,原来我的摔跤完全是石头(或者椅子也或者是地面)造成的。出现问题不是我的错,遇到问题首先把责任往外推。这种教育方式的结果是,在生活中犯错误不能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百般抵赖;与同学或伙伴发生矛盾时,首先指责别人的不是。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去搀扶,让孩子试着自己爬起来,回过头勇敢再走一遍。然后帮孩子分析原因:1、在跑或行进的过程中没看见前面的椅子(石头)吗?2、你是不是跑的太快?3、是不是跑或者行走时候在想别的事情?你到底是哪一种情况?今后应该怎么做?让他明确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帮他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告诉他今后要怎么做。要他感受到,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事情要自己承担后果,让他从小感到摔跤不是大不了的事,要勇敢面对,从中培养孩子坚强勇敢和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
4.
镜头二:是谁代替孩子做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情?
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小慧家去玩。她有一个正读初二的女儿媛媛。我去的时候她正在看电视,而她小房间的半开的门正对着客厅,我一眼瞥到那房间:书桌上零乱地放着试卷、教科书和作业本,小床上、地面上随意扔下的书,餐巾纸台上地上都有。小慧说每次她女儿用过的东西拿到哪就扔到哪,这么大的人从来不知道自己去整理,一面奚落着孩子,一面很快捷地在整理床铺,把各种书归类,把她作业本和课本放进书包。我反问小慧:都是你帮她整理好了,有指望了,她自己还要整理干什么?小慧说:“有时看她做功课很忙,也不想担搁她学习时间,就自己来做了。我习惯了操劳,她也就习惯了懒惰”。
这样的家长在现实生活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行,有些事情长大了他自己自然就会了。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懒散,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根本体验不到父母劳动的辛苦。比如刚才案例中的媛媛假如房间一直有她自己收拾,她在潜意识中就不会恣意随手乱扔纸屑。就像班级里的孩子,经常乱扔纸屑,被老师罚扫教室一样,他会收敛自己的行为。这种懒散所形成的责任感缺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每天清理好自己的物品,折叠好被褥,整理好房间。这个习惯要从孩子一个人拥有自己房间开始就要在家长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中进行训练,第一次整理房间妈妈给出示范,让孩子观察妈妈是怎样收拾房间的,并告诉他(她)今后就按照妈妈这样来整理。自己身体力行去做了,他(她)保持整洁的习惯也会变好很多。不要怕担搁时间,慢慢地就会成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家中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拖地、洗鞋袜和红领巾、洗碗等。这种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不但不会影响到学习,而且对学习会有促进作用。你想呀,一个生活上没有良好习惯的人,在学习上怎么会有坚持性。
5.
镜头三:是谁培养了孩子的自私、霸道?
餐桌上妈妈忙乎半天的菜肴都是针对子女的口味的。吃的时候把孩子喜欢吃的,不停地往孩子碗里拣。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家长在给孩子吃的同时从来没说自己也同时。很多孩子也习惯这种专属的宠爱,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家里好吃的东西应该首先他来享用,从小养成自私霸道的习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确做法是:孩子从很小吃东西的时候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明白好吃的东西不管大人孩子都会喜欢吃。一个家庭里的亲人要相互关心,当然好东西要学会大家分享。饭桌吃菜是这样,平时在家吃东西更要这样。“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教育孩子从小要学会谦让,心中装着他人。
在家中懂得分享,从小心中就会有家人。成人以后就有家庭责任感,有对父母的责任,对自己小家庭的责任。
6.
镜头四:接送孩子时,是谁抢夺孩子的书包和水壶?
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看到接送孩子的家长在帮孩子背着书包,拎着水壶。甚至有的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着高出他们很多的孙辈们背着书包拿着物品,孩子空手走在旁边。每当看到这种老人背着书包,而高大的孩子却赋闲在一旁,总感觉非常不妥。长辈们心疼孩子做得心甘情愿,而孙辈们却能无动于衷,根本认为理所当然。试想对孩子宠溺到这种地步,你能何时等到尊老的那一天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确做法是:当孩子在一、二年级,还很小的时候,确实背不动,家长可以代劳,但也要他自己拿一些小物件,给一点小责任。当孩子已经人高马大了,家长就不应再包办代替他去拎了。
7.
责任感是孩子成长过程形成良好品格的基石,是达成目标的阶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有责任感的孩子是人格完善,具有良好品质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信奉“言必行,行必果”的理念,并会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有责任感的孩子也肯定是知孝道懂感恩的人,他会体谅父母的辛勤劳动,孝敬父母。成年以后会爱家孝亲,是家庭中可以依靠的人。
有责任感的孩子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学生时代就会有好的学习习惯,他会认为搞好学习是他的责任。工作以后,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他肯定也是具备坚强毅力的人,他有坚定的决心和充足的信心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有责任感的孩子是经得起挫折和考验的人,他遇到困难不会退缩,而是力排万难,勇往直前,知难而上。最终一路披荆斩棘,到达胜利的彼岸。
8.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们要从小开始,要他认识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现问题坚强面对,学会承担责任。明确在社会上要承担社会人的责任,比如外出不能随意扔垃圾,要有环保意识;在家里要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人发生矛盾,要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当孩子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后,他就能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培养做事慎重、冷静、认真的好习惯,对他今后的人生大有益处。
好的家长是孩子行为效仿的楷模,他们会以自己较强的责任感影响和带动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教育的有心者,能在潜移默化中、在言传身教中、在温馨陪伴中、在智慧引领中成就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同志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每一个孩子如花朵般美丽绽放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