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分数”,恐怕是最有争议的一种标准了。学校会依据学生的分数进行评价,分数高的不仅讨老师喜欢,还可以评三好、优秀,而且会成为众多人心目中那“别人家的孩子”。正是因为这样,家长们对“分数”有一种莫名的恐慌,对孩子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最终全部都反映在对教育的恐慌。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分数”代表什么?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我的理解是:学生学习这个学科的阶段性的解题能力。很抽象对不对,其实有两个关键词:解题能力和阶段性。无论哪个学科,面对考试都有其独特的解决方法,我们称之为“解题技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类似的训练达到提高分数的目的。而这种训练的方法无法帮助孩子们想更高的地方攀登,因为那时需要的不仅是技巧,更多的是你的思维的高度是不是与你的技巧成正比!
说到这,我问你:解题技巧和思维开拓哪个更重要?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思维开拓”,但如果我告诉你两者不可兼得,必须要舍弃一个,你会选择谁?请记住,第二次回答恐怕才是你的真实想法!作为教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两者之间之所以有冲突,主要是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其实两者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状态。因此,教学中的“度”的把握很重要!我会保留必要的技巧练习,舍弃重复性高但效率不高的练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上!
因此,我会很理性的看待孩子的分数。它只是说明目前孩子学习这个知识出现了不适应,不代表以后不能适应!学习的过程永远都是:新的章节,出现不适应,然后查漏补缺,慢慢适应。接着又是新的章节,一个新的循环。直到这个学期学完,孩子们会基本适应已经讲完的,下一个学期又是如此。这本就是孩子的认知规律,在父母或是有些老师眼中,这成了不正常的事情,而这些孩子成了家长口中的问题学生。
于是疯狂的补习就成了家长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一边痛恨补课,一边控制不住的给孩子加码。其实我想说:该上课也许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你自己。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正视并接纳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学会给孩子他应有的决定权。。。
关于分数,我想说的其实并不仅这些。读者权当这是一个引子吧。文章的最后,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指引他不停前进的人,还是一个拿着鞭子在后面不停驱赶他前进的人。如果你必须舍弃一种,你会选择哪一个?你的行动又告诉你,你实际选的是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