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种说法,女儿要富养。所谓富养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直指物质,说要给与女孩更多物质上的满足,这样长大后不至于遇到一点物质诱惑便跟人跑了。有的人直指精神,意图通过气质内涵的塑造,提高女孩子择偶的标准,尽可能筛掉那些不靠谱儿的渣男。更多的人两者兼而有之,但不管怎么说,富养都是一件挺费钱的事情,多数普通家庭需要超出自身财务水平来实施富养,否则“富养”便无从谈起。
我一直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总觉得这种说法太过绝对,逻辑上也无法成立。
女孩儿如果必须富养,意味着女孩儿不能穷养,穷养的女孩儿很可能出现低自尊,难以抵御物质上的诱惑。按照这个逻辑,绝对贫困家庭出身的女孩儿一定是与诸多负面标签相关的,例如低自尊、不独立、易迷惑等。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事实,恰恰相反,在这种环境下极有可能生出天生要强的性格,而且和男女性别无关。
一个从小被满足的很好的女孩,长大后往往更容易依赖别人,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这样的女孩更容易遇见渣男。相反,从小被教育要勤俭持家,凡是只能依靠自己的女孩,长大后理应更加的独立,不会想着要依附于某一个男人过活。加上现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女性依靠自己经济独立并不是什么难事。
教育这件事,我并不认为男女有别。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首先都是人;既然都是人,那么在灵魂塑造上的终极目标理应一致,包括独立自主、积极乐观、正直善良、包容开放、勇于探索等。以上这些美好的辞藻并不是男人的专属品,女人往往比男人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而这些精神的来源,没有一条与贫富有关。贫穷不是原罪,富也代表不了正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与贫富无关。
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也应该是理性的。超越自身能力满足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不是一件好事。孩子的欲望被饲养的很肥,父母的能力始终有限,以有限的能力满足无限的欲望,无异于饮鸩止渴、慢性自杀。与其打肿脸充胖子,倒不如勇敢的承认现实,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而这不也是孩子应该学会的本领吗?如果缺乏这种能力,未来的男人和女人又如何能够抵御可能出现的诱惑呢?
富养或者穷养,我不会考虑这样的命题。我所能考虑的是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如何让我的孩子脱离物质束缚,成为一个能够追求精神自由的人,而这真的与贫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