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形成,我们对此总是不知所措,有人认为是一见钟情,有人认为是日久生情。心理学家们关于人的心理发展观的研究,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一起从发展心理学里看看,人生发展的规律。
发展心理学领域有一个绕不开的赫赫有名的心理学家,他就是埃里克森。由他提出的人的心理发展观为人们揭开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奥秘和规律。
与此同时,在埃里克森之前,还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也提出了人的心理发展观,那就是弗洛伊德。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发展需要历经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不同,总共有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这个阶段心理特点是渴望快乐和满足,并不能理解他人与自身是分离的状态。
②肛门期(1-3岁):这个阶段心理特点是学会如何获得爱,表扬和赞赏等。
③性器期(3-6岁):这个阶段心理特点是出现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现象。
④潜伏期(6-1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将力比多主要放到了学校的学习和游戏之中。
⑤生殖期(13岁以后):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容易做出冲动行为,并对成人产生抵触情绪。
以上这五个阶段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可以看出始终是围绕着人的本能和性欲展开的。
这也是很多后来心理学家对其理论提出批评的地方,谈起弗洛伊德我们想到了精神分析 ,而大多想到了力比多发展观念,但不可否认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其他方面的重要贡献,推动心理动力学的完善发展。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同样是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特点各不相同。
成年早期:心理特点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爱的品质。
另外弗洛伊德的理论只划分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的理论则是贯穿人的一生。
弗的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而埃的理论则强调整个社会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者之间也有联系,即埃里克森的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同时也具有自身特色。
所以在这个时期,人们大多渴望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属于心理发展危机的正常现象,是普众不可抗拒的人生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