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别人东西

如何教别人东西

一、交流中理解对方的能力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这个“知彼”,真的很难。

对大多数人来说,“我想说什么”,比“他想听什么”要容易多了。

尤其是在双方知识储备、性格特点相差比较远的情况下……

我们有个认识,最好的课堂,并不是“老师非常漂亮非常连贯地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易懂,所有学生都听懂了”,

而是“老师提供合适的材料或环境,所有知识或者方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教师只是偶尔点拨一下”。

也就是说,这种极致的状况下,教师的重点甚至不是“如何说”,而是“如何听”,听懂学生所表述的他的思路、理解学生已经走到哪一步了、在哪里遇到了困难等等,然后才能由此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方式来点拨。

依据自己的家教经验,问题是你根本不知道塔哪里不会!

二、对常见难点的预估

由于如前所述的“天赋”差异,以及实际教学中的时间、人手等限制,我们不能指望所有课堂都完全从头开始试探学生们哪里不懂……

这时,“知道这个程度的学生通常在哪里有困难、通常如何解决”,这种经验的积累,就非常重要了。

通俗地说,“虽然我看不出来/没空研究这孩子为啥不懂,但是根据经验,这样这样讲一下,大部分孩子都懂了”……

这就是咱们常说的“教学经验”差异。

这个方面相对容易学习,只要老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告知新教师,新教师就能快速成长,事半功倍。

并且,这些例子、这些处理方法可以作为“提升理解学生的能力”的学习材料。

新教师听到“孩子通常在这里不懂”,就可以体会“如何拆分知识难点,寻找学生可能不懂的原因”;

新教师听到“一般这样这样讲就懂了”,就可以体会和思考“这个处理方式是如何针对孩子不懂的点进行改进的”。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普通学生学到减数分裂就发懵了,要100%分解知识,手把手教如何数染色体诸如此类。

三对所教授内容的了解程度

如果自己都半懂不懂,讲着讲着就得停下来重新梳理思路就是很常见的情况了……此时当然也就根本不可能顾忌听的人的感受……学生觉得很难懂真是再自然不过了……

为什么人明明有某一水平的知识储备,在教人同等或次一等水平的知识时仍然会感到十分吃力?有科学解释吗? - 知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他们在美丽的黄昏下唱着那天天空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
    鸟倦飞知还否阅读 329评论 0 1
  • 是在致青春里认识杨子姗的,一直记得她饰演的郑微,那个在台上勇气可嘉地唱着红日的女孩儿。 杨子姗的脸小巧清秀,她对你...
    冯小斤阅读 991评论 0 2
  • 下了钢琴课,这一天的学习任务就算结束了。 无事心自轻,更添闲情。和儿子两人绕道北山公园,那里浓郁的绿色、大片的阴凉...
    铅笔芒种阅读 362评论 0 1
  • 天渐冷,正如人们行色匆匆的背影亦正如我独自身在旷野默默行走,心已飘到天外…… 曾经为了你我之间的承...
    拥抱阳光_1362阅读 2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