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做了三天的计划。从这次实践经历里理解了很多以前看过的说法。
首先,计划,是一件非常庞大,需要系统和技巧的工程。一个计划包括的要素根据计划的类型而变化不同。我做的,是任务型计划。要素有:项目(目标),最后期限,行动,具体时间,对象内容。
从一开始,目标的确立就需要你理清思绪,就目前针对你想改变的或实现的情况进行制定。然后你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将任务分为可量化(任务型)和不可量化的(自我提升型),继而在两种类型里进行主次划分,主次划分是我中途才想到的,当我将自己的时间格一点点填满到三分之二而发现。剩下的时间不足以让我安排接下来的任务时,我突然明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主次划分必不可少。而主次划分的具体依凭对象,我主要是根据任务的时间紧迫性和实现后或过程中的价值大小。前者适用于可量化任务比如考驾照,英语四六级考试;后者用于自我提升的任务,比如阅读和运动将是我的重心。虽然我还想继续提升自己的水彩,书法技术,学习office软件使用,考全国二级计算机证,但是很无奈,时间,精力有限。若十个任务一起上,我觉得可能效率会很低。这时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和方法论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项目既已敲定,关于最后的期限确定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掌握一定数据的,也不是一个一秒钟搞定的事情。比如说英语四六级考试,我要知道具体的考试时间,而网上别的信息一抓一大把,这正经事儿就充斥着许多错误表述不清的少量信息,最后我只能大概敲定为2018年6月中旬。还有比如为了确定背完四级单词的deadline,我专门跑到学校网站下载了校历,知道学期在第20周结束。从找资料的过程中,一方面你会看到自己找资料的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你会体会到不同网站信息检索服务的水平。
说到行动,这个也许是最难的一部分,因为你的行动中不仅有你计划的行为,还有你计划完成所需要的更有材料的选择与购买,更有你具体实施这个行为的方法,而方法肯定要是最适合自己的,关于正确方法找寻势必需要另下一番功夫。在你找方法期间的计划又会做出相应调整,直到它变为一个与你十分妥帖的计划。工作量是不是有些大?但你现在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探出来的方法,将让你用战略上的勤奋碾压那些战术上勤奋的竞争者,而你将由内而外地优秀起来。这个探索过程很艰难甚至危险,因为你可能会中途或一开始掉入眼高手低的陷阱。讨论这么,只说祝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然后是具体时间,这个当然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当我敲键盘敲到这个单元格的时候,我问自己“做完这些你要用多久”"不知道"不知道,则这个计划是没法实施的,之前的努力全部无效,所以,做计划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于是为了获得这个时间决策依据,今早我不得不计时完成了其中两个任务。这不仅让我获得了数据,而且发现了一个失误——任务太重,原本希望能在一定时间内做完553道题的,结果我只能做355道,于是我立马将它改了。
最后是内容涵盖,就是指你最后任务达成的一个可量化的表现,这个功能比较鸡肋,具体有一个总进度条的参照作用,能让你实时了解进展,获得自信。
计划的差不多了,还剩一些课与课之间的时间空缺着,我综观全局,又根据自己的学习作息习惯和不同性质学科任务交叉的相关原理进行了一定程度调整。但这份计划还没有最终,甚至永远也没有完善的那一天,我还要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比如拿高绩点要了解老师的评分方法,奖学金评选细则,自己要崩溃了该怎么办?ect.当我的短时计划完成后,又将迎来新的任务,新的数据收集……
于是我说,计划是建立在信息上的。
要注意的点是A.分清主次矛盾先解决主要矛盾
B.(后面想到再添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