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建筑有着特别的感情,感情深刻产生于了解到“安藤忠雄”,独立思考源于对哲学的学习,深入研究的动力来自于身边的“哲学友人”和对周边空间的不断理解。因为人需要信仰,建筑如是,没有灵魂和追忆的建筑只是附着材料的躯壳。那么,就从现在说起——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其目的明确,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以及传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与反思。而这种文化思潮是由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人居环境也随之变化。由于这种“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与现今讲究“个性”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就我国国情,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所兴起的后结构主义与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后现代是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从思想上看,西方哲学从古至今一直有两种倾向,即一种为苏格拉底以怀疑、批判、否定为基调,另一种为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为开端的追寻世界的本质,探求人类知识之本,最终求得真理。而随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等,以及尼采的反传统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等都成为了后现代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理性主义者相信理性的力量、历史必然性,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部矛盾的激化日益显著,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对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使人们不得不开始怀疑。
被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哲学源头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了反罗格斯中心主义,其用解构阅读方法消解哲学与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发展了后结构主义思想。理查德·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要否定整个西方传统哲学而走向“后哲学文化”:一种不受任何哲学和真理压制的自由文化。反对基础主义,反对依靠某个“第一原理”推出一切的方式。后现代主义反对表象主义,否定真理或客观真理,直邮各自见解,提倡多元主义,“不求同,只存异”。
而在同一时期20世纪60年代,显示了人居环境规模演化基本特征的人口规模——有了空前变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便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的概念,充实着人居环境学的研究。我们单看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建筑,便能看出思维方式对于生活的相互影响。
从近200年历史中,建筑审美发生两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为:从古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古典美学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美的统一论”讲形式美的原则为多样统一,毕达哥拉斯所领导的学派提出的“黄金比率”讲数量为万物之源,万物按数量比例构成秩序,讲究统一与秩序;到了中世纪,出现了“崇高”,虽披上了神学外衣,但也是讲究统一与和谐;文艺复兴时期,进一步发展了“和谐”;17世纪的古典主义,在笛卡尔理性思维影响下,建筑艺术也极力推崇理性;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中虽有变形和纤弱,但都推崇和谐多样的美学法则。
第二变化则是以现代建筑技术美学转变为后现代、解构等建筑流派的审美观念。故由此追求多义与含混,推崇偶然性、个性,具有无厘头式的黑色幽默,充斥着残破、变形。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主张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历史元素,改变其单一刻板的面貌,从而奠定了后现代主义中历史折衷主义的原则立场,之后于1972年《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书中主张将美国的通俗文化引入到严肃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中。
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以历史传统形式与大众文化来丰富其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讲也迎合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心理,但其具有着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这种非理性的折衷,过于重视大众通俗文化,甚至是低级趣味,这样必然造成设计品质的下降。不同风格的混合,材料的运用,突出“国际范”并有意的放弃了功能主义,看待建筑功能的合理性是不能脱离社会条件而只追求一种抽象的标准。
荒诞设计在中国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处于由前工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阶段,根本不同与后工业社会的美国。但是就是有一些所谓“新新人类”,思想迷茫,认不清现实,选择用来解脱的无规则行为方式,不考虑历史,只看到眼下。致使各种荒诞的设计如“财神大楼”、“秋裤”、“铜钱”等盖满了神州大地,一时间,仿佛这片大地成为了各种奇思怪想的“实验田”,以至于中央不得不出面叫停。
伴随着城市进程的加速,大城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大都市带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现象也不断的扩大。不论是霍华德“田园城市”还是沙里宁等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探索,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作为人类行为作用下的物化了的环境实体,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集合,也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人类栖居之环境作为一种文化或一种艺术形式,是具有一定精神功能的,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反应,思维上的改变,这种反应与改变,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潜移默化的。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的思维方式与其栖居环境也是相互影响的。折衷环境艺术担负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功能。
所以在后现代主义“反理性”、“追求个性”的思维方式下,同样要注重人居环境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生态规律。不忘体现“以人为本”:以城市中全体市民利益为主,注重对人群细分的关怀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关怀。
后现代主义的确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其解构手段与批判精神。但对于这种西方文化思潮,确实应该冷静思考,不能盲目跟风。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的更好居留于城市。”而在我们的栖居环境中,自然也要保持精神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