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春,都要向王彩玲致敬。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王彩玲

    王彩玲是小城里的歌唱艺术家,她的梦想就是去中央歌剧院唱歌。小人物的大梦想,是很多电影的题材。

   但是有趣的是,艺术于她来说,并不是热爱,她希望歌剧给她带来一切,她爱的是艺术带来的身外之物,当不能给她带来她梦想中的功名利禄时,她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凄惨。大张旗鼓的说,是生活欺骗了她。

     总觉得,很可悲。

     王彩铃到歌剧院面试时,求人听她开腔唱上一嗓子,求之而不得,就自顾自唱起来,她的歌声惊动了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但是并没惊动歌剧院的一名人事文员,她并没有阻止她,只是淡淡的说:行了,知道你水平了,去年就知道了。

     嗯,她不行。

  在小城三大艺术青年之中,有着相似的命运----不为人所理解,郁郁不得志,但是这三人之间却有极大的不同。

   王彩铃是最悲惨的一个,也是逐渐觉醒的一个,到最后她去征婚,条件是:科研人员,没征到,领养了 小孩儿,改行卖羊肉,开始治脸上的暗疮,认真踏实的过自己的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了乐趣---她领着养女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幕算是温馨而感人。

  在此之前,她因为会唱几首意大利歌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该和小镇上的其它"庸庸碌碌之辈"混为一体,她直言:"我不想过庸俗的生活,不打算在这儿发生爱情。"        (总觉得这句话好酷)

   在她能够证明给众人看之前,她一次次的对人说:"人民歌剧院已经在办理调动手续 ,我很快就去北京了。"

    用谎言编织的美梦,来强调自己的不同与众。

  如果她仅仅是单纯的热爱歌剧,那她会有美好的生活,当老师,结婚,生子,没事儿继续到广场唱歌剧,这生活会比普通人更美好。

  《立春》所揭示的人物命运和孟京辉的《像鸡毛一样飞》非常相似,虽然这两部电影,一部土的掉渣儿,一 部前卫的一塌糊涂。其主题都是一样的:艺术家,艺术家的生活,究竟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但,王彩玲身上最迷人的就是,即便她的容貌和她的灵魂存在着被世俗定义之下的差异。哪怕,一辈子也去不了北京,她只能带着这份幻想和希望,在一年一年的尝试中活出了一股自欺欺人的尊严,让她时刻保持清醒,让她保持和周遭环境的疏离,让她维持在清高的自我秩序之中。

    所以,春天来了,王彩玲告诉我们,不要再一事无成了,不然她会想哭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