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营销之道,自古有之,但其变化之快,手法之奇,实在是让人目不暇接。若要细究其源流演变,那可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兴衰史。
今日就来说说这营销策略的四次大变革,看看咱们的祖先是如何从"守株待兔"变成了"运筹帷幄"的。
第一:四象限江湖初现
却说有位营销界的高人,苦心孤诣多年,终于悟出了营销变迁的天机,画了一张奇图,名曰"四象限营销进化图"。
这图把天下营销之法,按两条轴线分成四片天地:
横轴分"传统老法"与"现代新招"
纵轴分"主动出击"与"被动应对"
四象限由此而生,各有各的精妙,各有各的门道。
第二:传统主动——吆喝时代的王者
【左上象限:战略广告活动】
话说最初,商人们发现了一个道理:与其坐在家里等客官上门,不如主动出击,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家的好货。
于是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话被彻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酒香也要巷口喊"。
那个年代的营销高手,都是些嗓门大、脑子活的主儿。他们不等市场变化,不等客官抱怨,而是提前策划,大张旗鼓地搞宣传。
最经典的就是那些战略广告活动:找最热闹的地方贴告示,请最红的戏班子唱段子,编最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虽然手法原始,但胜在主动积极,敢于亮剑。
那时候有句行话:"先声夺人,后声夺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传统被动——临时抱佛脚的无奈
【左下象限:临时促销】
然而,并不是所有商人都有那份眼光和魄力主动出击。更多的人还是习惯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老套路。
这类商人的典型做法就是临时促销:平时不闻不问,等到货卖不动了,赶紧降价;等到节假日了,赶紧搞活动;等到竞争对手来了,赶紧应战。
这种做法倒也不能说完全错误,毕竟"临时抱佛脚,不快也光"。但问题是,总是被动应对,就永远慢人一步,处处受制于人。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棋差一招,满盘皆输。"在商战中,这一招往往就是主动权。
第四:现代主动——洞察先机的智者
【右上象限:市场研究驱动的产品开发】
时代在进步,营销之道也在进化。到了现代,出现了一批真正的营销高手,他们不仅主动出击,更是"未卜先知"。
这些人的厉害之处在于:在客官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把东西准备好了。
他们的武功心法叫做"市场研究驱动的产品开发":
先派"间谍"(调研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心声;
再请"军师"(分析师)研究数据,洞察趋势;
然后让"工匠"(研发团队)量身定制产品;
最后才出山亮相,一鸣惊人。
这就好比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每一步都算得精准,每一招都恰到好处。客官们往往会惊叹:"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这老板怎么这么懂我?"
第五:现代被动——实时反应的机敏
【右下象限:实时客户反馈】
然而,最厉害的还是现代的"被动"营销——说它被动,其实是最高级的主动。
这种方法叫做"实时客户反馈",就像武林高手的"后发制人":
时刻关注客官的一举一动;
第一时间捕捉客官的情绪变化;
立即调整策略,精准回应;
让客官感觉被"宠"着。
比如客官刚抱怨产品有点贵,立马就收到优惠券;刚说服务有问题,客服经理立即打电话道歉;刚在网上发了条差评,解决方案已经在路上了。
这种"被动"实际上比主动还要主动,因为它基于真实需求,响应及时,命中率极高。
第六:四象轮回,生生不息
最妙的是,这四种营销方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像太极图一样,不断循环转换:
传统被动 → 传统主动 → 现代主动 → 现代被动 → 传统被动...
一个企业可能从简单的临时促销起步,逐渐学会战略广告,然后进化到市场研究驱动,最终达到实时反馈的境界。
但世事无常,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又退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这个循环。
就像《易经》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营销之道,亦是如此。
第七: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说了这么多,其实营销的核心就是两句话:
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要么你先了解市场(主动),要么你快速响应市场(被动)
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传统方法要学,现代技术更要掌握
最高明的营销人,往往能在四象限之间自如切换:
该主动时毫不犹豫,抢占先机;
该被动时心甘情愿,精准回应;
该用传统方法时不嫌老土;
该用现代技术时不怕复杂。
尾声:营销无定法,贵在用心
话说到此,各位看官想必明白了:营销策略的演变,其实就是人类智慧的进步史。从最初的吆喝叫卖,到如今的大数据分析,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初心——让客官满意,让生意兴隆。
无论身处四象限中的哪一个位置,关键都在于:
用心观察 —— 看清市场和客官的真实需要;
勇于行动 —— 不管主动被动,都要行动起来;
持续学习 —— 传统现代并举,新旧方法兼容;
灵活应变 —— 时移世易,策略也要与时俱进。
正所谓:
四象轮回皆有道,主动被动总相宜。传统现代融一体,用心营销天下知。
记住这张四象限图,下次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现在在哪个象限?我要往哪个象限发展?什么时候该主动出击?什么时候该以退为进?
如此,方能在这瞬息万变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