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这是董阿姨经常念叨的一首顺口溜,说高度契合她家的情况。我们听了都不觉莞尔。的确如此,她家就是这种情况。不过孩子爷爷已经过世,奶奶身患疾病,不能帮着媳妇带孩子。
董阿姨是山东济南人,退休前是在妇联工作的,老伴儿退休前是当地的武装部部长。十年前女儿生娃儿,和老伴儿一起来南京照顾女儿和外孙女。董阿姨性情豪爽洒洒落落,交友似孟尝,无论老的小的,都能成好朋友,是二爷秦琼秦叔宝的性格。
孩子还很小时我和她打的交道不多,只知道孩子喊她“姥姥”,不像南京人一样喊外婆是“婆婆”。
小区有个小男孩,奶奶带的,宠得上了天。撵狗打人没有他不干的。有一次一个才九个月的孩子正坐在婴儿车里手里拿着个塑料沙锤玩得开心,他从旁边经过斜着眼睛看了下,一把夺过人家的玩具“梆”地在那孩子脑门上来了一下!当时那孩子的额头上就鼓了一个大包。家长找到他家,他奶奶却跳着脚大骂不止。因为这个原因,小区里的人都不待见这祖孙俩。
有一天我带着女儿和一群小不点儿在楼下玩儿,那时候女儿一岁多点,刚学会走路。正蹒蹒跚跚地走着,他突然冲过来在女儿后背上推了一掌,女儿“扑通”摔了个马趴,大哭起来。我当时又震惊又气愤,把女儿扶起来拉住他问他想干什么,没想到的是他奶奶冲过来大骂我打她家孙子,我和她分辨,换来的是不堪入耳的诟骂。董阿姨连忙抱起我女儿拉着我把我送到家,说:“你和她争辩什么?她就一个老泼皮。快回家做饭给孩子吃!”而那个孩子奶奶犹自在楼下呶呶不休,骂了两个多小时还不尽兴,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什么“下次我孙子见到你家孩子见一次打一次”什么的,我长这么大都没听过这样不堪的话,浑身冷汗都冒不完。
也就是那一次我结识了董阿姨。
以后就经常带孩子在一起玩儿,我要是有点啥事要干,就把孩子往她那儿一扔该干么干么去,董阿姨总是说“去干你的事,孩子在我这儿好着呢,俩娃儿玩得才好呢”。
平时姥姥负责照看孩子和做家务,姥爷负责菜场买菜回家做饭。倒真地符合“外婆养”“外公天天菜市场”。董阿姨的女儿是大学老师,女婿是一个IT工程师。女儿的学校离家远,每天忙忙碌碌的;女婿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往沙发上一瘫,有时候训训孩子有时候玩玩手机,别的,万事不操心,也不见他陪孩子到楼下玩耍,反正她家颜颜都好几岁时我都没见过她爸爸的真容。
董阿姨带孩子从来不宠溺,该怎样就怎样,所以颜颜有礼貌而又不失活泼开朗。常常说我就是带俩闺女,大的是颜颜妈小的是颜颜。
姥姥是她那个时代出来的少有的心灵手巧的人,会做衣服,颜颜身上的衣服从夏天的单衣到冬天的棉衣都是姥姥自己做的,用最舒适的料子一针一线缝制出来,以至于到现在为止颜颜只喜欢穿姥姥做的衣服。有一次我笑着说:“董阿姨,这以后颜颜长大了你还得跟着去做衣服给她穿呢。”她呵呵一笑:“长大就知道美了,哪里还看得上我做的衣服?”
我的工作是不用坐班的,所以在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每天送完她还有时间和几个奶奶姥姥一起去散步。由此更深入地了解了董阿姨。知道她姊妹七个,她是老大,幼年丧母和另六个是同父异母的姊妹,山东老家那边还有一个八十岁的老父亲,罹患老年痴呆症,由最小的妹妹照顾着。每一个弟弟妹妹,她身为老大能帮衬的就帮衬。去年有一段时间没看到董阿姨,一打听,原来是老父亲去世回老家奔丧去了,等她回来,人瘦削了些,面上并不见悲戚,“去了也许是一种福分,活着并不见得就不是煎熬”姥姥这样说。觉得老人活到一定年龄都是哲学家。
前面好一段时间又看不到姥姥了,一打听,原来女婿出资帮她和姥爷买了个小房子,老两口搬家了。孩子的事不管了,都还回女儿女婿了。有时候看着颜颜妈有模有样地接送孩子,心道,姥姥姥爷看得开啦,还政于民了嘛。
最近这段时间又看到姥姥在接送孩子。原来颜颜妈忙得很,每天一大早就得赶班车到学校,来不及送孩子,姥姥又回来了,但是姥爷不愿回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姥姥周一到周五在女儿家“上班”,周末回姥爷那儿,女儿女婿连着外孙女周末到姥爷那儿蹭饭,连吃带拿。
我们便和姥姥开玩笑:“你瞧瞧,这整的姥姥姥爷老两口老了老了还两地分居!”姥姥哈哈大笑,说:“距离产生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