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作,这是一个需要辩论的问题。因为你无论写什么在外人视角看来也许终究与你初衷南辕北辙。
从小学语文开始我们就学会提炼中心思想,以此来评价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但真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也许只有在文字跃然纸上的那刻作者心中才有正确答案。今日想写此篇也是希望能为日后文章正名,但凡读者看到的想到的,皆为读者所思所想,作者才享有文章中心思想的最终解释权。
我写比较多的杂文,中心思想大抵逃不出和自己心中的疑问对抗。人活于世永远要有一刻怀疑的心,和理想的真善美较真,和普世的假恶丑作对,这大概是思想存在的价值,也是抛开物质享受之外我仅存的一点乐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一天可能会接收一百种价值观,从而对自己的原有的想法发起一百次的挑战,最后冷静下来合并同类项,让自己的思想更能被自己所接受。于是我开始写杂文,把平日里想不通的事情提出来思考,偶尔说服自己,也偶尔打破自己,渐渐的在文字里留下一个应该比现实中活的更健康和洒脱的自己。
一直以来都想写小说,虽然我还没有真正的写过一篇像样的小说,但总有种故事情节呼之欲出的冲动。在理性之外,有一条感性的线把生活和周边的人、事勾勒的生动而难忘,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记录的话我害怕有天想起某个人只是蛋白质构成,想起某也件事只是时间、空间的交错。越活就越害怕记忆力不好,因为太多美好都存在于记忆里,是美好不是冲动,美好嚼不烂。我想过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记录一些人和事,虽然文字可能会将真实扭曲,但那至少是承认了我所记得的一部分。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故事结尾才告诉你一切都是想象,虽然真实已经无迹可寻,但想象也足够精彩。
偶尔也会写一些诗,用于表达某些不必要冗长的情感。所谓幸甚至载,歌以咏志。人长期不表达,都会有文字的羞耻感,就像人都喜欢神秘感那样,你写多了写透了,就像把自己扒光了给别人看一样,相比我的酮体,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衣冠禽兽的我。所以要写短诗给自己的情感留白,不给看客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以此维护住内心深处急于表达的虚荣心。
总结以上中心思想:文字是我对于现实的检讨书,对于理想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