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还是学者的时候,有一次,他在聚会上遇到了一位学生,只见他立即掏出了一个笔记本,向这位学生了解情况:“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这位学生回答道:“我是富布莱特奖学金的交换生。”
克林顿立即在本子上写上“富布莱特”等字样。
接着,克林顿又接着询问了这位学生毕业的院校和专业。
为什么克林顿要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呢。
原来是因为克林顿那时候打算要参政,准备竞选阿肯色州州长,所以他才要记下每个遇到的人。
由此可见,克林顿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了达成目标,他会在每天晚上把当天遇到的人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而且克林顿他不仅记住了他人的个人信息,他最终还能妥善地利用这些信息与他人建立关系,克林顿这种迅速与交流对象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殊能力,让人钦佩不已。
我们许多人要么是走在社交的这一端:不去社交、害怕社交;要么是另一端:自以为很会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饭局酒局,所谓生意,是你有价值才有生意,不是你能喝多少酒。
真正能通过妥善管理人脉达到社交的目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普通人还是深受社交的困扰。
而《别独自用餐:克林顿还是穷小子时如何建立顶级社交圈》这本书的作者基思·法拉奇,被誉为克林顿和希拉里的人脉大师,被《福布斯》称为全世界最懂社交的人之一。
书中提到:“社交”曾是个不好的字眼,却成了当今社会的通用语。它反映了人的内在需求,不是丑陋不堪、相互利用的需求,而是互惠互利的需求。人脉资源,它是你和你所属圈子所拥有的信息、知识、信任的总价值。
时下流行的社交理论都赞同这样一个观点:我们接触的是什么人,我们就是什么人。我们的收入、情绪、健康都是由我们接触的人群及接触的方式决定。所以,需要妥善管理人脉。
我认为此书中除了举了大量的案例,来让读者更明白外,我最欣赏的是里面很多观点,其实是为社交正名了,甚至可能颠覆了不少人对于社交的理解,包括我自己。可能对于有的人来说,社交是一件很烦、很让人厌倦,甚至是有点不知所措的事情,抑或着你本身对于社交并不排斥,但却苦于缺乏合适的方式,来达到你社交的目的。
里面提到,真诚的付出。真诚交流的价值不在于贪婪,而在于慷慨。
01 要有自己的圈子,你不可能一个人做到
我们经常说,成功的人越来越成功,有钱的越来越有钱,他们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他们的社交圈。而穷人,不仅穷在没钱,还穷在没办法接触到那些苦于帮他实现愿望的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那些下意识去讨好别人的行为都是为我们所不齿的。
主动与人交流,不仅会让他人的生活有所改变,也有利于探索、丰富自己的人生。一旦用这种观点看待扩大人脉的重要性,与他人建立关系便是生活的主旋律,这样的社交,不是冷酷的、不近人情的,相反,是在与他人分享我的知识、资源、时间、朋友以及感情,不断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价值。
生活里随处可见,例如代购,与满大街的代购相比,人们只喜欢与他们了解和喜欢的人交流,哪怕这个人是朋友的朋友。
02 慷慨待人
我们可能不屑于在人际交往中有过多的技巧,毕竟,这种技巧可没有其他商业技巧那么令人肃然起敬。但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在追求或者渴望的是,是否真正有秘诀,可以更多更好的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或者人生理想,让你更快的从人群里脱颖而出。
真正的社交是使别人更成功。
如何将点头之交变成朋友?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帮助你?我之前一直未想明白,为什么电视剧的情节,一个觥筹交错的晚宴,互相寒暄一下,交换交换名片,就能发展几十个潜在合作对象,毕竟大家互相都不是那么了解。
后来,我才明白,努力让给予多过索取,是支撑这种以宽厚善良为基础的社交哲学的原理。
正因为你能创造价值,人们才渴望与你接触。你需要考虑的不只是自己,你还要想着别人。人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家都认可,花费时间、精力建立关系能够为自己谋利。
但你首先得学会慷慨待人,如果你不能那个以同样的热情将自己的圈子推荐给别人,你就不可能扩大自己的圈子。你帮助的人越多,然后你就能帮助更多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善于社交的人。
愿你的身边也总会围绕着一群可以共同成长、互相关心、慷慨帮助、特别值得信赖,随叫随到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