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是档让人又爱又恨的节目,忠粉觉得更新太慢,不爱看的认为无聊,但一档综艺节目能做到6季,收视率不降反升,不得不佩服它的生命力。
有人说它很减压,消解了生活里的严肃和包袱,有人说它很多元,同样的话题多个不同视角,有人从这个节目看到选手的成长和进步,还有人就是喜欢看到自己的爱豆发声。
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我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奇葩说》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除了创新,更重要的是用户思维。
节目组想尽办法,让观众通过发弹幕、公号互动、复活投票等各种形式,参与进来,观众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或多或少能影响选手的去留。
现场百名观众更是可以通过按红蓝灯来支持正反方,直接或间接淘汰辩手。
即便现场观众的表现可能有节目效果的成分,但是综艺无法操控非现场的无数观众,收视率和好评度真得靠质量和口碑。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辩手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拥有了“用户思维”。
从发言到开杠再到结辩,每人平均不到10分钟,时间有限,尽力表现,如同写作的人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要在短时间内打动读者。
我观察到,所有打赢比赛的辩手,除了本身功底了得,都是拥有用户思维的人,其中初赛的时候,有位叫程思博的博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他打对手的是才女詹青云,辩题是“奇葩星球可以复活一位你爱的人,你会按下这个键吗?”
博士选择的是正方,他的观点是“支持”。他用了一个很巧妙的点,“古代的人看到现代的青霉素、器官移植、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等可以挽救人类生命的医疗技术,有如当时的黑科技,难道要拒绝吗?”用大众熟悉的医学名词获得共鸣感,加上他逻辑清晰,阐述有理有据,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观众是这样评价他的
试想如果博士一上来就是飙学术、理论,不仅让人索然无味,更难以赢得现场观众的投票。考虑到奇葩说的语境和平时不一样,他就相应地,调整了说话方式和语言节奏。
先给观众和读者一个愿意进入的语境,他们才能真正进入你的语境。
对于公开写作的人来说,用户思维也是很重要,我们要给读者一个读文章的理由,就是创造文章的价值感。在我看来,阅读的两大价值是情感共鸣和获得新知。
除了创造价值感,让读者参与进来,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一篇文章再好也无法满足所有人,正如奇葩说也不能讨所有人的欢心,有个衡量标准可供参照,文章的阅读量是否在上涨,节目的收视率是否在提升。
公开写作,文章既是写给自己看的,更是写得读者看的。
所谓用户思维,就是观众或者读者觉得你是为他而来。
《奇葩说》每期节目都有新辩题,选手自行找视角来辩论,这就是好玩之处,观众永远猜不到下一位选手会怎样“奇袭”。
比如14号晚上的“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
正方有胡老师,她的观点是,当“总是”反复出现,就代表兴趣在磨灭,在热爱消失之前勇敢地886。有李思恒,他说,996的背后是效率不高,再导致健康和生活受影响,果断886。庞颖压轴,感兴趣的未必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的光鲜亮丽,直面感兴趣的真正定义。
反方许天奇却说,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代表兴趣填不满,工作做不完,干才有希望,希望不熄,996不熄。陈凌岳说,一份工作的强度不取决于本身,取决于你的感受,别因为迎合别人的生活,而不配拥有自己的热爱,要坚持。吉如说,只有坚持,兴趣才能变成喜欢最终变成热爱,如果886,兴趣就只能是兴趣。
而作为佛系担当的导师李诞居然是这样说的。
你看,一个辩题可以产生六个不同的视角。
有时候想写点东西,苦于找不到选题。蹭热点,发现能想到的别人都写过了。
关于选题,确实值得学习和思考 。回溯到上面谈过的“用户思维”,找选题可以围绕文章价值来着手,关注群体,找到情感共鸣点,或者为某类群体,提供新知。
前阵子刷屏的《少年的你》算热点吧?网上就有不少有关这个话题的文章。
《国产年度期待,今天终于8.7回归》,这是一篇影评,透过它可以更深入地解读电影。《少年的你大火,易烊千玺发文再上热搜:少年得志,是世人对我最深的误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男主演易烊千玺。《少年的你:在欺凌中,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原因以及面对欺凌,我们应该如何做。
同样一个话题,每一篇文章的选题都不同,都会有特定的读者感兴趣。
我们也可以回归自我,从个体经验中找选题,找你愿意写的,相信的,能驾驭的,记得,要么,能引起共鸣,要么,能提供新知。
选题对了,文章就对了一大半。
《奇葩说》里当然不会全是神级选手,也有相对较弱的,除了功底有差距,现场表现的逻辑性是硬伤。
如果一位辩手的逻辑性强,辩词框架合理,那么赢面就会比较大。
那道“美术馆起火了,救画还是救猫”的辩题,节目里节目外都引发热议。导师李诞的表现被公认为奇葩说的经典表现,他的语言节奏、肢体动作、眼神表情和他的辩词配合得天衣无缝,现场爆发出无数次的掌声和笑声,连一些老奇葩都表示“我佛了”!
连他的对手黄执中就不禁发出感叹,深表佩服。
既然把对手都收服了,不妨来试着拆解一下李诞的辩论。
第一,美术馆起火了,确实不好办(场景化描述,引出痛点话题)
第二,救猫,但是对画也有好处(针对痛点话题,提出一个独特的观点)
第三,我为什么要救猫(正面论证这个观点,举例子)
第四,我不救猫会如何(反面论证这个观点,再举例子)
第五,以自私却不伤害别人的方式活着,才能维持世界的运转(总结观点的意义,用李诞的话说“上价值”)
第六,尊重微小生命的价值,才能谈拯救世界(给出建议,获得支持和共鸣)
好了,直接上李诞的脱口秀式辩论(敷面膜时慎看)
好的框架,逻辑性强,论证精彩,读者就会被你带动起来。
在“救画还是救猫”这个辩题中,詹青云所在的队,立场是“救画”。作为一名“学霸型”的辩手,她用词高级,信息密度高,全神贯注才能听懂她说什么。
她一上来就说,这道辩题在告诉我们,两样东西之间,我们能够割舍什么。接着她讲了1930年,故宫工作人员把文物从北平运到台北,历经14年,分三路南下,辗转2万多公里,一万三千多箱文物,无一件损坏和丢失。
这里面当然有画,他们是用生命在捍卫这些文物。当她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地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字幕组也配上了当年运送文物的历史照片,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可能因为我也读过《台北故宫》这本书,为她能想到这个点暗暗叫好,平添了几份好感。
这就是好素材的魅力,它不仅能为作者的观点助力加分,还能提升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在“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辩手思恒的立场是“该886”,前面包袱段子抖个不停,画风一转,讲到父亲给他打电话,他不耐烦,匆忙挂断,答应第二天再打过去却因为工作忙全然忘记,他才意识到,该886了,这是他开始寻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起点。
当时弹幕上一片呼声“这太真实了”,证明引发共鸣的人不在少数,思恒讲完,现场投票97:3,思恒97票。
青云的素材来自书本,思恒的故事源自生活。可见,只要用心,素材其实无处不在。
素材至少有八大来源:生活经历、百度、搜狗搜索、微博、微信、读书、综艺影视剧、知乎。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随身小本子或者手机app,坐地铁、等餐、做头发时,把灵光一闪的念头或者看到的好内容,及时记录,分类整理,有了积累,以后想写文章的时候,就能及时调用,顺手拈来。
好的素材,就是在为你的观点打Call。
一场辩论,一篇文章,能让观众和读者津津乐道的地方,是那些“名场面”,一期节目2个小时左右,信息量不小,人又都有瞬时记忆,后面发生的会覆盖前面的,那些不能轻易被淡忘的部分,就是“名场面”,或者说“闪光点”。
它,可以是情感升华。
比如肖骁在辩论”奇葩星球可以复活一位你爱的人,你会按下这个键吗?”最后他是这样说的:
有的人,要到外面的世界去打怪
在那个世界山的顶峰
有一座最佳女主角的奖杯
有的人,选择去旅行
他的目的地,是星辰和大海
有的人,都已经离开奇葩星球
却还在别的宇宙中心,呼唤爱
……
不,我们不按,因为他们曾经告诉我
他们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可能很多人无感,但是对于老奇葩粉来说,瞬间飙泪。几乎每一句都是有关记忆和情感的彩蛋。仿佛坐上时光机,刹那间带我们重温了前面5季的人和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怀旧文章能引发强烈共鸣,带动一波回忆杀的原因。
如果我们在文章结尾处,能有这样的情绪表达,读者自然会获得强烈的感应。
它,可以是新的高度
当正反两方为“感兴趣的工作经常996,我该不该886”争论不休的时候,最后导师薛兆丰教授真相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薛教授的观点掷地有声:
我们要不要劝别人886?要
我们要不要反对996?要
我们自己要不要996?要
他说,员工的竞争对手不是老板,老板是给你的工作多一个选择的人,竞争只发生在买家和买家之间,或者卖家和卖家之间。他还引入“博弈论”和“竞争策略”来增强他观点的说服力。
每个人要思考的是,自己在什么样的平台可以竞争力最大化,我们可以加入或者离开一家公司,但终身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我们是自己的老板!
很多人突然对于工作有了新的思考,这是看这档辩论节目带给我们的收获。
如果写文章,能在文末把观点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读者在大呼“没想到是这样”的同时,会给作者和文章做出评价:值!
这些闪光点,就是最好的社交名片,别人能第一时间从它关联到你。
奇葩记者采访李诞,希望他给年轻人说几句建议,你猜他怎么说?
他的建议就是两字:行动!把任何你相信的事情一件件做好,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我有位朋友,是奇葩说的铁粉,我对她说,下一季你去试一下?她一开始有点害怕,后面觉得试一下并没有坏处,这成为她2020年的“热望”之一。
为什么不试一下呢?顶多就是不成而已,而这一趟你已经赚到了。
很多人喜欢看《奇葩说》的原因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辩题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思考和视角,可以领略言语以外的人生,可以收获成长和启发。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辩论双方的观点不见得是自己的,而我们一般写作,发表的大多都是自己的观点。
有的人会很想写点什么,又担心写不好,动起来,从100字、200字开始,如果不开始,就会一直担心写不好。
一旦开始,你已经走上了创作者的道路,你会拥有自己的作品,你可以记录生活,发表观点,为你喜欢的人和事打call。
如果你能越写越好,你就有机会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它可能是因为一篇出彩的文章,也可能是一次精彩的辩论。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也在为自己的作品代言!
“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不如007吧!邀请你加入「007不写就出局」写作社群,与全球14000人,写出自己的作品。
互动话题:小热姐总结了6条写作干货,你觉得第7条是什么呢?